6/30/2016

碧潭,好久不見

IMG_2537 群山環繞的台北,其內有磺溪、雙溪、基隆河、淡水河、景美溪、新店溪與大漢溪穿流。卻不知是先天還是後天所致,在河濱單車道修築之前,在此生活的人們極少利用這些河川從事運輸或遊憩活動。唯一的例外,應該是位於新店溪河水開闊處的碧潭,自日治時期起其綠水峭壁風光就吸引民眾在此泛舟賞景。兩年前一個週間清早,因為跟人約在新店捷運站碰面,而獲得一個在此晨間散步的機會。 IMG_2540 出了捷運站往後走,即會來到碧潭畔。碧潭的代表物之一,是首建於1937年、長186.6公尺的吊橋。對老一輩的人來說,這橫跨於綠水之上的紅白吊橋是屬於台北的記憶。現在的它,是市定古蹟。 IMG_2541 不知現在到了假日,「潭」面上還會遍佈船影嗎? IMG_2542
現在的天鵝與鯨魚船們,在晨光中整齊停泊於岸邊等待有緣人。 IMG_2546 由於捷運的開通,碧潭畔一棟棟豪宅拔地而起。 IMG_2548 那些看似光鮮的人工建物對我一點也沒有吸引力,此地真的讓我眼睛一亮的,是河對岸依舊原始的水岸風光。這樣的風景不在深山裡,而是在人煙旁,是台北最大的特色。聽說,上游一點依舊保有擺渡過河的服務。下回時間多一點,可要來去探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灣米的搖籃—磯永吉小屋"

標籤:

6/29/2016

台灣米的搖籃—磯永吉小屋

IMG_7083 在台北市四處爬爬走,常會與台大相關的建物相遇,深刻體會這所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大學擁有台灣百分之一面積的土地顯然不是誇大。在外流浪了八年回國後,發現母校與記憶中的模樣改了不少。最明顯的,就是當年被沒有抽到停車位的我拿來停車的舟山路已回收消失,成了校園的行人徒步區。那時個性還未如此「野」、每天宅在活動中心練樂器的的我,從沒想過要好好探索校園的每一角落。不僅沒發現舟山路以南的農場可說是台北城中的綠洲,更不知農場一角有棟與台灣米品種改良歷史息息相關的日式建築—磯永吉小屋。 IMG_7084 台大在日治時期為1928年成立的台北帝國大學,校總區的所在地原為台灣總督府農林專門學校。帝大成立後,成為它的附屬農林專門部。建於1925年的磯永吉小屋,乃農林學校的作業室。和洋混和的建築主體由台灣杉構成。
 IMG_7092
近代台灣所栽種的稻米,主要是明清時期中國東南移民所引入的秈稻(即俗稱的「在來稻」)。在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需要自台灣輸入稻米解決日本糧食不足的問題,但在來米的口感與產量都無法符合這項需求,而自日本引進的日本種稻米(稉稻)又不能適應台灣的氣候,故需要進行台灣稻的品種改良。磯永吉於1912年來台擔任台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技師,參與前述這項工作。期間指導末永仁進行在來稻與日本稻雜交的研究,於1929年篩選出擺脫上述缺點的「台中65號」新品種。而早在四年前,時任台灣總督的伊澤多喜男便以「蓬萊米」作為在台灣育種出的新稻名稱,此名與「台中65號」從此將台灣的稻米栽種帶入新紀元。磯永吉於1928年以「臺湾稲の育種学的研究」論文取得博士學位,並榮獲1932年日本農學會農學賞。1930年成為台北帝大教授,並於戰後續任台大農藝系教授。因其貢獻被尊稱為「台灣蓬萊米之父」。
 IMG_7093
這棟磯永吉小屋不僅是農林學校的作業室,還兼具考種室和實驗室用途。很具古意的空間,現在可以脫了鞋子進去參觀。 IMG_7090 IMG_7086
漫步其中,除了遙想過去那段歷史外,最讓我有親切感的,是室內的各種古老家具與實驗儀器。例如洗石子的水槽(照片右下角),就是那個時代才會有的產物啊! IMG_7091
木製的標本櫃/索引櫃,也是在歷史悠久老學校才會見到的物件。

所以,想要知道餐餐都要吃的香軟米飯的歷史,別忘了到公館時來探探綠洲裡的磯永吉小屋吧!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雨後的自由廣場"

標籤:

6/28/2016

雨後的自由廣場

IMG_0013 燥熱的六月午後,無可避免地下了一場大雷雨,讓傍晚雨後的台北擁有難得的清新。這樣的溫度與光線,讓喝完老宅下午茶的我們捨不得就此回家,那就往中正廟的方向散步吧!下過雨的中正廟,因地上積水成為有趣的畫面吸引許多人駐足拍攝。這座「廟」在台北市中心,著實是個奇異的存在。放眼世界歷史上的軍事強人,不管當初因為什麼理由而出現,最終總會因違反人權的爭議而逃亡、判刑入獄、或付出生命的代價。有反省能力的國家,會正視這段歷史,最終給予符合正義的評價。例如掀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最近判定一位在二戰期間擔任Auschwitz集中營衛兵、現已94歲的老人為17萬人種族屠殺從犯,得入獄服五年刑期。反觀台灣,光是轉型正義都因少數既得利益者的杯葛而遲遲無法發生,更不要提在市中心為該負責的人立廟紀念這種荒謬情事了!在許多人眼中,這座建築以及名稱,都是刺眼的存在。最可笑的,是1980年才完工啟用的園區竟被列為國定古蹟。這大概是台灣少數被列為古蹟卻沒「自燃」過的一個吧!隨著不同的政府上台,它的名稱也一度出現變化。不過,自2007年以「自由廣場」取代「大中至正」的四字倒是依舊高掛於正門牌樓之上。這也點出這座廣場的出現雖源自「感懷」獨裁者,見證過野百合到太陽花等運動卻也是不爭的事實。也因為這座廣場的存在,讓台北多了一座大公園,以及舉辦世界級藝術表演的兩廳院。所以如果問我希望它的未來如何,答案就在照片中吧!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糕點café系列—CAFÉ de GEAR"

標籤:

6/27/2016

台北糕點café系列—CAFÉ de GEAR

IMG_0008 寧波東街,一條很不台灣的街名,要不是小時候常去建中後門的寧波西街外婆家玩,大概不會知道台北中正廟附近有一條有著這樣名字的街道。 IMG_0010
等到長大後開始在國家音樂廳聽音樂會,總是在這一帶爬爬走尋找可以吃頓舒適晚餐的地方(意思就是其實不太多)。在愛國東路、林森南路、金華街與寧波東街這一區繞呀繞,這回發現在街角有家獨棟老屋咖啡店—CAFÉ de GEAR新開幕。 IMG_0011 兩層樓被綠意包圍的建築,散發著屬於過去某個年代的優雅與現代流行的文青感,讓我們決定找一天進去坐坐。 IMG_0005 在一個大雨傾盆的週末午後來到這裡,卻發現這天咖啡店有包場活動,下午四點才開放入座。兩個老實人只好先到附近繞繞,忘了可以先訂位。等到四點一到,回到CAFÉ de GEAR果然因為沒訂位,而被安排坐在多人圍繞的大桌區。點了餐後,才四處張望一下。發現兩層樓的空間裝潢簡單大方,二樓為辦活動的區域,只有一樓為用餐區,座位沒有想像的多。佐餐的柑橘紅茶先送了上來,餐具也是走明亮現代風。 IMG_0004 這麼一折騰,其實已近晚餐時間,決定點份鮮蝦番茄鹹派佐野菇沙拉當晚餐。鑄鐵鍋、木碗配木拖盤,這些餐具應該會讓喜歡這調調的人(像是我)心花怒放。 IMG_0007 餐後甜點是色彩繽紛的水果派。

愛走路的我們,發現這一區有不少日式建築與老公寓,因此有些小店隱身其間。下回來聽音樂會,因此多了不少新去處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淡水的秘密花園"

標籤:

6/24/2016

淡水的秘密花園

IMG_0046 最近迷上NHK的晨間劇「阿淺來了」,一部描述明治維新時期大阪企業家、日本第一所女子大學創辦人廣岡淺子的故事。19世紀末的日本,有志之士正在如火如荼擁抱西方科技與文化之時,位於台灣北端的漁港淡水,也正在經歷外來文化所帶來的改變。西方傳教士與商人曾經以此為舞台的遺跡,讓淡水充滿故事性,吸引我們不斷探訪。 IMG_0042 連續兩年,都在初夏時分來淡水走走。不管是先搭捷運再散步,或是直接沿著河濱單車道騎車過來,總愛爬上滬尾漁港上方的真理街,徜徉於依山面河如秘密花園般的山丘。 IMG_0039
西北東南走向的真理街,一側包辦了從小學到大學的各級學校。狹窄道路的另一面,則是當年傳教士們生活的地方。 IMG_0037 一頭,是建於1875年的教士會館。 IMG_0036
教士會館隔壁,是擁有紅土網球場的馬偕故居。 IMG_0034 在這裡的建築群中,我最愛白色馬偕故居與花園所散發的優雅氣質。 IMG_0056 再過去,是建於1906年的女傳教士宿舍「姑娘樓」與1909年的男傳教士宿舍「牧師樓」。 IMG_0057 擁有自成一格小花園的牧師樓,現在是地點令人羨慕的咖啡店。 IMG_0022 這天,牧師樓咖啡裡有JY的水彩老師之一楊治瑋的畫展。 IMG_0020 IMG_9032
有什麼比在古蹟裡喝咖啡看畫展更幸福的事了? IMG_0015 一直覺得牧師樓裡如船艙一般的空間很特別。 IMG_0017 如果我住這附近,一定會常來這裡看書寫東西。 IMG_0055 這天,我們坐在吧台與老闆Kevin聊天談畫。我們羨慕老闆的工作環境,但他說開咖啡店十分辛苦,一刻不得閒。這不就代表牧師樓咖啡的生意很好囉! IMG_9029
如英國莊園般的環境,比起台北市區許多XX風café自成一格多了。 IMG_0009
怎能教我不著迷?
 IMG_9041
昨天同事說,遇到不少家住台北的大學生沒到過淡水和貓空。十分訝異的他,當導師還特地帶學生到兩地走走。學生的反應竟是老街有什麼好玩的?我則回答誰說淡水只有老街?可以看的東西太多了呢! IMG_0067 告別牧師樓後,本來想到對面建於1884年的淡水女學堂探探。一百多年前的台灣,婦女少有受教育的機會。馬偕決定設立女學堂,以免費的方式鼓勵女子入學,訓練她們成為傳道人員。第一批學生是來自噶瑪蘭的平埔族人。現在的淡水女學堂位於淡江高中校園內,無奈這天校園未開放,只能從圍牆外眺望。 IMG_9033
最後,來到位於真理大學內建於1882年的理學院大書院。這所由馬偕一手創立的學校,建築風格融合東西十分特別。

來到淡水,可以不去水邊的老街吃吃喝喝,但絕對不能錯過這座依舊靜謐的山丘。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我家附近有小河—磺溪"

標籤:

6/22/2016

初夏蝶舞(下)

IMG_0347 繼續沿著大屯山車道上行,來到中途的景觀台。這裡,開始出現鐵砲百合的芳蹤。她們,是台灣夏日山野最美麗的一景。 IMG_0340 不過大屯山的海拔還不夠高,不像三千公尺的合歡山區可見到繽紛多彩的野花饗宴。 IMG_0351 在這座可以眺望台灣北海岸的景觀台,終於遇見我最愛的青帶鳳蝶。 IMG_0228 與令人目眩神迷的青帶鳳蝶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顏色黯淡的黑擬蛺蝶。 IMG_0404 如武功高手埋伏於葉上伺機而動的,是枯葉蝶。 IMG_0466 每次見到牠們都要讚嘆自然的力量,怎能演化出如此像枯葉的翅膀! IMG_0452 IMG_0411 然而翅膀的背面卻是神秘的藍橘色,同時見到的時刻讓人聯想到天龍八部裡的枯榮大師。 IMG_0339 這天的大屯車道上不斷遇見這種十公分長的毛毛蟲,不知是誰家的寶寶? IMG_0156 除了飛舞的蝴蝶外,夏天也是觀察昆蟲的好季節。螽斯、 IMG_0171 與蚱蜢看起來也很有小鮮骼的味道。 IMG_0198
這隻長著「鹿角」的蟲不知是誰,有沒有賞蟲達人可以幫忙解答? IMG_0318 大花咸豐上也有值得一看的蟲蟲。 IMG_3536 牠是名字很有喜感,長相頗為嚇人的金毛四條花天牛。 IMG_0376
另一隻有著可愛胖胖肚子的,是隆背象鼻蟲。 IMG_0394 野當歸的花心,此刻是瓢蟲天堂。 IMG_0366 而夏日如果沒與有對烏溜溜大眼的印度蜓蜥打過照面,就跟沒來過陽明山國家公園一樣呢!

國家公園手札上一篇“初夏蝶舞(上)"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