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5

慕尼黑藝術之旅—老繪畫陳列館

IMG_1585
到歐洲旅行,如果無緣欣賞音樂會,至少得到美術館接受藝術薰陶。西洋藝術愛好者來到慕尼黑,絕不可錯過的是老、新繪畫陳列館(Alte/Neue Pinakothek)。由路德維希一世於1836年成立、用來展出Wittelsbach家族藝術收藏的繪畫陳列館分為老新兩館,前者展示14到18世紀歐洲各國油畫,後者則是19到20世紀初的作品。本來想兩館都參觀,可惜新館正閉館整修中,連舊館也有大片區域封閉整建。即使有點遺憾,還是無損於這天午後久違的歐洲藝術饗宴。

曾在紐倫堡經過德國畫家Albrecht Dürer的故居,在老繪畫陳列館中有幾幅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充滿神秘感、恍如耶穌化身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Fur-trimmed Robe)。 IMG_0083
讓我們流連許久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畫作展區。如果是那時期義大利名家的愛好者,應該不難看出這幅聖母與聖嬰(Virgin and Child)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作品。 IMG_0080
比起達文西畫作總是帶點曖昧感,拉斐爾(Raphael)的(The Canigiani Holy Family)看起來溫暖又明亮。這幅作品的構圖和色彩,也讓我想起收藏於華府國家藝廊中的「謙遜的聖母(Alba Madonna)」IMG_0081 我們也很愛Fra Filippo Lippi的風格,這幅是聖母領報(The Annunciation)。 IMG_1605
這幅聖母與聖嬰(Virgin and Child)也是Lippi的作品。覺得比起同時代的畫家,他的畫作給我一種少女漫畫的浪漫感。
 IMG_0084
類似主題、卻很有現代感的這幅,是Francesco Raibolini的作品The Adoration of the ChildIMG_1571 在老繪畫陳列館中,也有不少荷蘭和比利時畫家的作品。這一幅,是光影大師林布蘭(Rembrandt)的自畫像(Self-portrait)。我們也曾在華府的國家藝廊欣賞過畫家上了年紀後的自畫像
 IMG_1564
巴洛克風格法蘭德斯畫家Peter Paul Rubens與妻子的自畫像(Rubens and Isabella Brant in the Honeysuckle Bower)。 IMG_1551 荷蘭畫家Marinus van Reymerswaele的作品(The moneychanger and his wife),讓我們聯想到收藏於華府國家藝廊、由Quentin Massys所繪的(Ill-Matched Lovers)IMG_1578 這幅風格特殊、甚至很有未來感的最後審判(The Last Judgment),是荷蘭畫家Hieronymus Bosch的作品。
 IMG_0074
這幅Holy Family,由法蘭德斯畫家Jan Brueghel所繪。不難看出他最有名的特徵,是畫花。連畫聖母與聖子也要花團錦簇呢! IMG_0076 這一幅,則是他父親Pieter Bruegel筆下的The Land of Cockaigne。明明是描繪人類的貪吃與懶散(七大罪之二),卻很有插畫般的趣味。 IMG_1548 本來覺得畫面很可愛,卻發現這隻可憐的小豬身上插著刀,背也缺了一塊肉。 IMG_1547
這幅老婦人人像畫,也是Pieter Bruegel的作品。發現自己很受他的風格吸引。 IMG_0077 再來這幅農舍風景畫(Landscape with Farmhouse),是法蘭德斯畫家Cornelis van Dalem的作品。一路看下來,覺得16世紀時期的法蘭德斯畫風純樸貼近生活,比較打動人心。 IMG_1540 接下來這些作品,主要因為題材有趣而被我們紀錄下來。像是拍賣展場的畫面中,竟出現了東方的彌勒佛,顯然當時東西方已開始交流。 這是Jan van Kessel the Elder的亞州大陸(The Continent of Asia)。IMG_0073 愛鳥的我們,也不忘從這些西洋古畫中賞鳥。這幅畫中有隻白琵鷺哩! IMG_1541 IMG_1543 古畫中的各種野獸。 以上三幅來自Jan van Kessel the Elder的動物(The Animals)。IMG_1544 當然,也要收集西洋繪畫中的貓咪影像。 這來自Hendrik de Clerck的天堂(Paradise)一畫。IMG_1589 裸女旁的白貓,跟主人一樣心寬體胖。這是德國畫家Hans Baldung Grien的作品Allegories of Music and Peusdence。

此行參觀了兩間美術館,下一間將等到法蘭克福時探訪。多年欣賞西方繪畫下來,逐漸體會各個時期風格特色與演進。每次在歐美美學充電一次,就會有滿滿的感動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帝王般的劇院—Cuvilliés-Theater

標籤:

12/30/2015

帝王般的劇院—Cuvilliés-Theater

img088 雖然因為巴伐利亞邦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沒有演出,讓我們無法入內欣賞這座劇院之美,在購買慕尼黑皇宮參觀票卷時,發現還有一座規模較小的宮廷劇院Cuvilliés-Theater開放參觀,剛好可彌補向隅的遺憾。 IMG_0100 由許多新舊宮殿和中庭組成的慕尼黑皇宮面積不小,參觀完皇宮後一時找不到Cuvilliés-Theater的入口。 IMG_0098 問了工作人員,發現得從另一頭的噴泉中庭(Brunnenhof)進入。 IMG_0085 進入Cuvilliés-Theater區域後,照例先寄物和驗票,只帶著相機入內參觀。 IMG_0086 Cuvilliés-Theater乃1751年時由選帝侯Maximilian Joseph III斥資興建,為一座洛可可風格的宮廷劇院。 IMG_0090 入口處正上方,是華麗的皇室包廂。 IMG_0094
另外在兩側,也有貴族包廂區。 IMG_0097 雖然四年前曾在義大利Verona建於西元一世紀的競技場觀賞過歌劇,這可是JY與我頭一回置身西方傳統劇院空間中,對眼前以金紅兩色交織成的豪華皇家劇院讚嘆不已。真希望下回再訪歐洲,可以在這樣的地方優雅地欣賞歌劇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一窺皇室生活—慕尼黑皇宮

標籤:

12/29/2015

一窺皇室生活—慕尼黑皇宮

IMG_0029 前一天探訪過的新天鵝堡和林德霍夫宮建造者路德維希二世,家族屬於Wittelsbach在巴伐利亞的分支。在1508到1918年間,由該家族擔任的巴伐利亞公爵、選帝侯和國王居所和統治中樞就在慕尼黑皇宮(Münchner Residenz)中。既然來到慕尼黑,就該來去皇宮參觀好對這段歷史有更全盤的認識。 IMG_0031 皇宮旁的新古典式建築,是巴伐利亞邦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 IMG_0032
可惜到訪的時間沒有演出,無緣入內欣賞這座華麗的歌劇院。 IMG_0102 歌劇院旁的黃色建築Königsbau,是路德維希一世於1825年模仿佛羅倫斯Palazzo Pitti所建的皇宮,顯然他是佛羅倫斯文藝復興藝術的愛好者啊!巨大的皇宮群最早奠基於1385年,建築年代橫跨數百年,現為德國城市內最大的宮殿。現在的宮殿對外開放參觀,讓世人可一窺當年的皇室生活。 IMG_0040 買了票寄了物後,首先來到讓人眼睛一亮的古董廳(Antiquarium)。 IMG_0043
由Albrecht V公爵於1568年興建用來展示古董收藏的大廳長66公尺,不僅是皇宮中最古老的大廳,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也最華麗的文藝復興式室內空間。 IMG_0048 比起巴洛克裝飾的浮誇,還是文藝復興風格比較讓人喜愛。 IMG_0046 Albrecht V公爵的後繼者Wilhelm V公爵和他的兒子Maximilian I將古董廳改造成宴會廳。 IMG_0052 不管是古董廳或宴會廳,這個空間果真充滿皇室的氣度。 IMG_0055 沿著動線,來到建於1825年的宮廷教堂Allerheiligen-Hofkirche。這座羅馬和哥德式教堂在二戰時期大幅毀損,現在的它是戰後重修的。
 IMG_0062
另外,還有宮廷禮拜堂Hofkapelle。雖然建造年代比Allerheiligen-Hofkirche早,但風格反而是巴洛克式的。
 IMG_0058
再往前,逐漸來到皇室的生活空間。這座有著巴伐利亞歷史裝飾的宏偉階梯,名為帝王階梯(Kaisertreppe)。 IMG_0060 帝王階梯通往建於17世紀的帝王廳(Kaisersaal)。 IMG_0063 接下來這個小空間,是華麗禮拜堂(Reiche Kapelle)。建於1607年的空間,為Maximilian I公爵和夫人的私人小禮拜堂。
 IMG_1524
再來,就是一連串建於1730到1733年間十足巴洛克風的選帝侯起居區。因為牆上掛著綠色錦緞而得名的Grüne Galerie。
 IMG_1498
Charlotte Auguste公主的起居空間Charlottenzimmer,看來夏洛特公主很愛音樂呢! IMG_1510
主要以大理石打造的空間Steinzimmer始建於1611年,主要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拜訪慕尼黑時的居所。當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下榻於此的時候,牆壁上會掛滿織錦裝飾。這一幅,是"Homage of the Bavarian Estates"。 IMG_1532 現為一座大博物館的皇宮,展示著過去的皇室珍寶和物品。展示櫃中的瓷器遊戲籌碼,讓我想起家裡那堆德國桌上遊戲收藏。顯然以玩桌上遊戲打發時間,是德國全民運動呢! IMG_0068 瓷器廳(Porzellankabinett)是選帝侯Karl Albrecht用來擺放家族珍藏的地方。 IMG_0069 最後來到建於1726年、牆上掛滿超過一百幅Wittelsbach家族人像畫的祖先廊(Ahnengalerie)。以彰顯家族榮耀過往來結束參觀動線,再適合不過。

眼花撩亂地逛了一大圈,深深覺得JY與我還是適合過著市井小民的生活就好。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慕尼黑散步

標籤:

12/28/2015

慕尼黑散步

「公告事項」這個小小的園地雖然粉絲不多,歡迎大家在臉書上分享蔚藍手札文章時,也請遵守一下網路禮節和著作權,那就是分享文章並摘錄內文當引言時,請在段落前後加上引號,代表這段文字不是你寫的,而是引自內文。感謝大家的配合! IMG_0002 從慕尼黑火車總站前往新市政廳所在的瑪麗廣場,會先經過過有座噴泉和城門的卡爾廣場(Karlsplatz),以及往瑪麗廣場延伸的Neuhauser街行人徒步區。行人徒步區兩旁,盡是各類名店,從早到晚都塞滿了逛街購物的人潮。初抵達慕尼黑的那天午後大雨傾盆,又濕又冷往瑪麗廣場前進甚是狼狽。好在保留給慕尼黑一日遊的這天雨停,雖依舊不見溫暖的陽光,至少不用撐著雨傘遊慕尼黑了。站在卡爾廣場往四周張望,馬路斜對面的是做為法院之用的正義宮(Justizpalast)。 IMG_1441
在往瑪麗廣場走去時,左手邊一座立面為早期巴洛克風格的教堂讓人停下了腳步。 IMG_0006
它是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William V)於1583年所建的St Michael教堂,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最大的文藝復興式教堂。 IMG_0007 教堂內的裝飾非常華麗莊嚴,而它的地下室是前一天探訪過新天鵝堡和林德霍夫宮建造者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長眠之處。
 IMG_0009
再往前,則是慕尼黑主教堂聖母教堂(Frauenkirche)。這座建於1468年的晚期哥德式教堂,有對高99公尺文藝復興式綠色圓頂的塔樓。由於慕尼黑市區建築限高,讓這對雙塔鶴立雞群,猶如地標一般。 IMG_0012 非常有空間感的教堂內部,樸實無華。 IMG_0016
最明顯的裝飾,是巨幅彩繪玻璃。
 IMG_0028
探訪完了教堂,穿過瑪麗廣場來到另一頭的露天市集Viktualienmarkt。市集正中,立著一根五月柱(Maibaum)。 IMG_0026 Viktualienmarkt不僅販賣生鮮農產品、熟食,還有粗獷的鄉村風藝品。我們一攤攤逛過去,好奇拿個小花圈起來欣賞和拍整個攤子(確定攤上沒有禁止觸摸和拍照的標示),卻被一位攤主大媽斥責「No touching! No photo!」,只好悻悻然離開,就算當時有一絲想買的念頭,早就煙消雲散。 IMG_1466 另一攤,則賣各種菇類和松露。許多歐洲品種的菇我們都不識其名,在羅騰堡午餐的時候,對服務生阿伯不恥下問菜單上某個字代表的意義,才知道那是照片中黃色那種菇,看起來正當季呢!
 IMG_1462
走到市集邊緣,發現這家園藝店,對於照片中的白色鵝頭裝飾感到莞爾。我們很愛鳥沒錯,但插一堆鵝頭在盆栽裡感覺很詭異,尤其是會讓我聯想到因警戒而立起的蛇頭。 IMG_1624 讓JY逛到失心瘋的,是位於瑪麗廣場旁的一整棟文具專賣店Kaut Bullinger。在這裡買到比台灣便宜許多、專門寫花體字用的Lamy粗頭鋼筆,和水彩速寫用長條明信片。 IMG_1618 往新政廳後側走去,發現這裡有座草地大廣場。 IMG_0072 往北走去,來到皇宮旁的元帥廳(Feldherrnhalle)。建於1841年的元帥廳,乃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模仿翡冷翠佣兵涼廊(Loggia dei Lanzi)而造,來推崇巴伐利亞軍隊。這裡,也是1923年納粹試圖奪取德國政權的「啤酒館政變(Beer Hall Putsch)」發生地。那次的政變導致六名警察和十六名納粹黨員喪生,以及希特勒被逮捕入獄。在希特勒終於取得德國政權後,他將此地改成紀念那次政變之處,元帥廳前的廣場也成了納粹軍隊集會所在,直到戰後才恢復舊觀。也因為這段歷史,元帥廳成了新納粹黨員每年集會的目標,讓巴伐利亞當局試圖從各種管道來避免歷史重演。這趟德國之旅,我們沒有特別針對二戰來選定探訪處,然而納粹的幽靈卻未被完全掃進歷史餘燼之中而伺機而動。當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基於人道主義廣納中東難民進入德國(我們停留慕尼黑期間剛好第一批難民抵達),不難想見國內想要贖罪與極右派人士對這個事件的拉扯與衝突。在這座與納粹歷史息息相關的元帥廳前思索這一切,著實讓人感慨不已。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猜猜騎士比武誰贏了?—慕尼黑機械鐘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