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4

台北糕點café系列—伊聖詩私房書櫃 X 新生廚坊

IMG_4948 天母這一帶,有家我很喜歡拜訪的餐廳「日光大道」。不管是餐點、裝潢或餐具,都深得我心。這回,決定到聽說也兼做書店的伊聖詩私房書櫃 X 新生廚坊探探。

位於文教區內的巷子裡,伊聖詩私房書櫃有種大隱隱於世的味道。不算大的空間,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這個書架鐘,點出書店的特色。 IMG_4945
看看菜單,跟天母這一家完全不同,以賣簡餐為主。這天的附湯是菠菜濃湯,充滿奶油味讓它十分可口。
 IMG_4951
這天點的餐點,是優格雞肉飯。照例,主菜和配菜裝在各種像辦家家酒的餐具中送上桌,光是用看的就讓人心情大好。當然,味道十分不錯。 IMG_4954 配餐飲料,點了維也納可可。一個小壺加上鋼杯、鋼匙和小木盤,真想在辦公室也擺上這麼一套啊!每次明示暗示JY說我喜歡這個,他只會潑我冷水,說木製品在台灣容易發霉不實用,不-准-買! IMG_4958 餐後,到書店區逛逛。 IMG_4962 小小空間裡的書,以飲食和旅行為主。 IMG_4957
我很喜歡的店內一角,有個令人懷念的小風琴。

困在台北的寒假,只能繞進這座城市的巷弄之中,尋找旅行的滋味。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古蹟漫步之旅—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標籤:

1/27/2014

台北古蹟漫步之旅—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IMG_0056 這麼優雅的歐式建築,大家會不會以為我趁著寒假又到歐洲旅行了? IMG_0061 冬日的台北古蹟漫步之旅,在探訪過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和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後,JY和我跨上U Bike,來到下一站—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IMG_4861
我雖是校友,但對於校總區外的學院很陌生。每次經過位於中山南路和仁愛路口的這棟歐式建築,只知道它是醫學院的一部份,卻不知用途為何?在我們出國流浪一遭回來後,得知母校成立了博物館群,猜測現在的它該是與醫學相關的博物館。既然來到這一帶,索性來解謎去。蕭瑟的冬日午後來到門前,只見落葉滿地,它還有對外開放嗎? IMG_0062 鼓起勇氣推門進去,迎接我們的是一個氣派的大廳。 IMG_0068 原來,這棟由近藤十郎所設計、屬於法國風格後期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落成於1913年,原為醫學院的生化學藥理教室。經過募款修建,現在成為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 IMG_0067
安靜的午後,參觀者只有JY和我倆人。從大廳望向走廊,不禁感嘆還是老建築比較優雅啊! IMG_0064
門邊的角落,不知會不會有學生在此度過午餐時間呢? IMG_4866 大廳除了藝術作品外,還有台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等人的雕像。 IMG_0069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台灣蛇毒之父、也是台灣獨立運動先驅李鎮源院士的雕像。他不僅是台北帝大第一屆醫學生,也熱愛基礎研究。他從台灣雨傘節所分離出的蛇毒,大大增進了神經傳導物質的研究。 IMG_0072 博物館內的一個展廳,特地展出相關實驗記錄與發現。 IMG_0073 這些手稿和原始實驗結果,讓JY與我看得激動不已。

台大以及醫學院應該很有錢,這麼有歷史的一個空間卻壁癌處處,門口也滿是落葉。實在該再多用點心經營,才不會浪費了這麼一個好地方啊!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糕點café系列—Hana Café"

標籤:

1/24/2014

台北糕點café系列—Hana Café

IMG_4906 又到了週末,想放假的心是不是蠢蠢欲動呢?上週末在中研院參加一場學術會議,會議結束的午後狂風直颳,很想找家店來個下午茶暖暖身心,索性驅車前往信義誠品,到Hana Café嚐嚐鬆餅去。 IMG_4905 這家位於誠品四樓的店中店,很有森林小屋的感覺。週末傍晚人潮洶湧,好在沒等多久就能入座。 IMG_4904 店的一角,兼賣鄉村風雜貨。 IMG_4903 現在的我,似乎對這樣的東西免疫了。 IMG_4902 IMG_4888 昏黃的燈光,讓用餐區一室溫馨。 IMG_4889
JY點的桃子茶和我的柑橘紅茶先上桌。 IMG_4895 重頭戲,是形狀像朵花的草莓鬆餅。 IMG_4894
鬆餅聞起來香,但最怕口乾過乾。不過Hana Café的鬆餅很讓人驚豔,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大一個的鬆餅,好吃極了,三兩下就被我倆吃下肚。

又學術又甜點的一天,真是大滿足!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古蹟漫步之旅—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標籤:

1/23/2014

說好的長尾鴨呢?

IMG_0084 幾個星期前趁著空檔再探宜蘭,看看能不能遇見第一次出現在台灣的長尾鴨。來到據說幾天前出沒地下埔,還是被行蹤飄忽的牠跑掉。不過既然來了,就照例巡一圈吧!

這天,JY嚷嚷說好久沒見到琵嘴鴨了。像是要證明自己真的存在似的,一小群琵嘴鴨就在塭底某民宿旁的水田裡嬉戲。 IMG_0001 而下埔,依舊是澤鳧的天下。
 IMG_0008
美麗的黃尾鴝公鳥,終於抵達台灣。 IMG_0024 蒼鷺是冬季的常客,其他季節可見不到仙風道骨的牠呢! IMG_0026 零星幾隻紅嘴鷗,飄盪在下埔魚池中。 IMG_0033 也總是在這裡遇見捕魚中的魚鷹。 IMG_0042 轉往釣鱉池,欣喜地發現一條由高蹺鴴搭起的橋樑。 IMG_0066
這回,第一次在宜蘭塭底見到藍磯鶇。遠道而來的牠,看起來好瘦。 IMG_0053 趁著好天氣,連肉鵝都下水游泳。由鴻雁馴化而來的肉鵝,看起來跟牠們的野生型還是很神似。

這個冬天異常忙碌,看來又無法出遠門賞鳥了。只好在北部繞繞,也許會有意外驚喜也說不定呢!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狂風直吹的香山濕地

標籤:

1/22/2014

來一杯越式冰咖啡吧!

IMG_4611
第一次認識越式冰咖啡,是大學時期。暑假的午後,常跟吹法國號的同學到台北青年管樂團鬼混。當時的青管,還兼做咖啡館。其中一款名為「非常好喝冰咖啡」,就是照片中這種越式冰咖啡。與其他常見冰咖啡不同,在於咖啡粉先置於玻璃杯上的金屬滴漏器中,加水慢慢濾滴進底下放著冰塊和煉乳的玻璃杯中。得滴上好一陣子,經攪拌後才可飲用。因為煉乳的奶味和甜度,使得這樣一杯冰咖啡香濃好喝,讓我每次探訪越南餐館都會點上一杯。也因為需要時間滴漏,它總是比餐點更早上桌。一邊吃飯一邊望著一滴一滴的咖啡濾出,吃飽後,咖啡也正好可以享用。

最近又有一篇paper被接受,那是我第二位碩士班學生的研究成果。回頭想想,我雖然是個很沒耐性的傢伙(這樣其實很不適合當老師,因為得不斷反覆講述同樣的東西),對於各個階段感興趣的東西最終把它完成,倒是很有韌性。當年唸碩班的時候,去美國開會貼壁報遇到一個瑞典博士後來嗆聲,說他的研究跟我的一樣,且已經投到某期刊去了。我那個自認為很有展望的研究,就這麼慘遭scooped。不過,去美國唸博班後,把那個分子的研究換一個地方做出來,照樣發在那瑞典人的期刊中。雖沒有加倍奉還,也算扯平。去年實驗室第一個碩士班學生發的paper,是我寫博士論文時所產生的想法。另一篇與JY一起指導的博士班學生所發的paper,則是實現大學時的心願,發一篇有行為實驗的paper。而剛被接受的這篇,也算了卻一則未盡之夢。透過碩班當飯吃的技術,以及博士後對某分子產生的假設,完成了一個研究。小實驗室速度實在快不起來,但都沒有浪費資源和想法。頭兩個碩士班把前兩個國科會計畫完成出paper,真可說是台灣奇蹟啊!學術之路的起頭是A領域,後來一路做到B領域去。就像越式冰咖啡般滴水成涓,現在A、B領域的paper都有,忝稱自己是AB學家應該不會太誇大吧?

亞成鳥教授手札上一篇“亞成鳥長成

標籤:

1/21/2014

巷貓點點名

IMG_4678 JY與我住的這一帶,是個缺乏都市規劃的地方。巷道狹窄曲折而非井然有序的棋盤格,不僅沒規劃成單行道又多死巷,一樓又多佔據門口為私人車位。不但考驗居民的駕駛技術,還是測試新來者空間記憶能力的好所在。雖不是特別適合人類生存,這樣的地理環境卻造就了野貓天堂。為了照料這些野貓,有不少熱心義工幫忙做TNR,還天天不遲辛苦定時放飯。我們,則樂得與群貓交交朋友。

這一隻貓,在今年第一次見到。色彩特別的她,讓我們強烈懷疑是鄰居養的。會在外閒晃,應該是主人讓她出門晨間散步吧?有天阿爽來我家窗口,平時像個啞巴的牠,突然發出奇怪的哀鳴聲。往外一望,原來就是這隻美貓正在經過。也許在阿爽眼中,有貓正在侵門踏戶所以很不爽吧!
 IMG_4720
幾條巷子外,有對JY和我總是會特別繞路過去探訪的貓。其一,是身材像隻浣熊般巨大的橘子貓。
 IMG_4728
牠總是像座雕像般在傍晚時分出現在一旁豪宅的門口。 IMG_4734 因為牠的身型,我們將牠喚為「椪柑」。 IMG_4563 椪柑的好哥們,是這隻腿很長的貓,因此被我稱為「長腿叔叔」。比起椪柑,長腿非常親人。見我們靠近,還會翻肚肚索摸摸。只是好一陣子沒見到他們,不知是否安好啊? IMG_4592 另一區「小貓廣場」(我愛稱有貓出沒的區域為「小貓廣場」),則在捷運明德站附近,這裡也有位貓阿姨會幫貓做TNR和餵食。每次見到她,她都會跟我們介紹她「轄區」裡的貓兒們。這隻三毛貓,被阿姨喚做「妮妮」。 IMG_4715 另外這隻三毛,則是「莎莎」。一旁的橘白貓,是最近出現的活潑青少年貓。 IMG_4883 還有一個「小貓廣場」,則在天母家樂福附近。有棟公寓的一樓,被熱心人士放了幾個紙箱讓街貓們遮風閉雨。所以每次買菜的時候,JY和我都會特地繞過去看看有沒有貓在家。這天,遇到這隻長得有點囧的乳牛貓站在豪宅高牆上。

最近天氣有點冷,希望貓咪們都能覓得一塊溫暖的角落,安全度過寒冬。

旅途上的貓上一篇“巷長阿爽

標籤:

1/20/2014

台北古蹟漫步之旅—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IMG_0054 從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展開的台北古蹟漫步之旅,第二站來到位於南海路和重慶南路交叉口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IMG_0055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址,在日治時期原為台灣教育會館,由在台灣還建造了台北幸町教會(1916年,今濟南教會)和台北公會堂(1936年,今中山堂)的井手薰於1931年所設計。這裡為舉辦各種演講、教育成果發表、美術展覽和電影放映會的所在,可說是當時的文化搖籃。 IMG_0036 1945年,這裡成為台灣省參議會的議場。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有多名台籍參議員被捕、拘禁、喪生和失蹤,所以此地不僅與二二八事件高度相關,更是台灣民主史的見證。 IMG_0047 1959年,此地成為美國在台新聞處,到了1979年台美斷交後改為美國文化中心。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時代,成了許多打算到美國留學的學子收集相關資料時都會造訪的地方。 IMG_0039
1993年,此棟建築被列為三級古蹟,並於2011年改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出各種相關史料和記錄。 IMG_0044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內容會讓人心情沈重的紀念館。一圈看下來,眼裡幾乎一直噙著淚。但建築物本身,卻又令人眼睛一亮。走進大門相迎的氣派階梯,會讓人以為來到貴族宅院。瞭解歷史後,才恍然大悟這裡成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不無道理。 IMG_0052 然而,到底有多少台灣人到訪過這裡,甚至瞭解二二八和台灣民主史呢?從最近成大所發生的「南榕廣場」命名事件,就讓人不禁感嘆台灣根本稱不上一個自由民主國家!號稱一流大學的歷史教授,可以說出毫無歷史和民主觀點的言論還不承認。直到錄音檔被披露,才沒誠意地「道歉」。一個以生命捍衛言論自由的有志之士,因為自焚而與恐怖份子畫上等號,這是什麼邏輯?難道,擁有黨證的殺人就不恐怖?就可被到處立銅像、廣場、建築甚至成為路名?
 IMG_0048
放眼四周,台灣的病灶似乎是學歷越高、官做越大,就越能豪不遮掩胡作非為。擁有世界名校的博士學位就代表頭腦好?學問大?道德高?歷史教授缺乏史觀,法律教授曲解法律,答案早已呼之欲出。
 IMG_0046
常有人為了表面和諧,老愛鼓吹該忘了二二八和相關的台灣民主史。但歷史不該被遺忘,而是成為後人的教訓。只有瞭解錯誤,承認錯誤,才有資格談原諒和和解,才有改變和進步的機會。當「南榕廣場」事件還在發生,就代表我們離這一天還很遠。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春遊南門開樟大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