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3

二萬五千公里的音樂之旅

IMG_1746 從小學習古典音樂的我,在家裡擺滿一大面牆的古典音樂CD後,開始對世界音樂感到飢渴。雖然古典音樂依舊深深打動我心,而由世界各民族傳唱演奏的傳統音樂,卻更能激盪我的靈魂。所以每年秋天在剛開學的混亂之中,總會期待由大大樹音樂圖像舉辦的流浪之歌音樂節,讓我們可以乘著音樂的魔毯環遊世界,藉著音樂認識地球上的陌生國度。 IMG_2188 2012年秋季的音樂之旅還更加豐富,因為兩廳院主辦了「我是這樣看世界」的世界音樂系列演出。早在六月底就發現演出資訊的我,幸運地搶下後來賣座一空、由北印度西塔琴(sitar)大師Shujaat Khan與塔不拉手鼓(tabla)演奏家Abhiman Kaushal在小廳演出的票。Shujaat Khan與去年底過世的Ravi Shankar都是印度極富盛名的西塔琴大師,家裡收藏著許多他們兩位演出的專輯。九月底的這場音樂會很不一樣,上半場以推廣教育為主,搭配多媒體和大師實地教學,帶領觀眾更進一步瞭解印度傳統音樂的特色。

下半場,則是大家期待的西塔琴與塔不拉手鼓的精彩對話。撩動神經的西塔琴旋律配上激昂的手鼓節奏,逐漸將觀眾帶入亢奮的境界,真是太精彩了! IMG_1774 從九月底開始的世界音樂之旅,在十月的時候繼續流浪。接連兩天的流浪之歌音樂節,因為JY與我同時要參加在台北舉行的亞太學術會議,所以從第一天晚上、來自沖繩的平安隆與宮永英一演出的三弦音樂開始欣賞。
 IMG_1772
早在安亞伯時代,就在大學城裡的二手CD店買下了下張照片中由平安隆演奏的三弦和夏威夷吉他合作的CD。

這回,終於有幸當場聆聽大師的演出。平安隆以三弦引領唱出沖繩的傳統歌謠,還搭配宮永英一的太鼓伴奏,以及兩為日本小姐的伴唱與伴舞,讓中山堂中正廳充滿節慶與歡樂的氣氛。隔天,主辦單位還安排大家在中山堂三樓的角落與大師對談,可以發現大師是個很可愛的人。 IMG_2189 當晚的壓軸,是巴奈與Message樂團的演出。剛回台灣那年,就是在流浪之歌音樂節領受過巴奈聲音的魅力。這回,除了依舊充滿張力的樂聲之外,大家都知道還要彰顯反美麗灣的訴求。不該存在自然且違法的怪獸,滾‧出‧去! IMG_2190 第二天學術會議中午結束,讓我們得以從下午就展開音樂的旅程。音樂的魔毯從印度、沖繩和台東,飛行到中東。第一場,是巴勒斯坦烏德琴(oud)演奏家Sameer Makhoul與台灣琵琶樂手鍾玉鳳的合作演出。

2008年由Sameer Makhoul和以色列打擊樂手Itamar Doari在流浪之歌音樂節的演出讓我印象深刻,撩動情緒的能力可與印度西塔琴和手鼓音樂相比擬。這回Itamar Doari沒來,改成與琵琶的對話。這兩個同屬魯特琴家族樂器的樂聲果然很水乳交融,是場成功的合作。 IMG_1754 IMG_1759 接下來,是Ross Daly Ensemble演奏希臘音樂,所以我們又從中東飛往地中海。
Ross Daly Ensemble使用多種我們從沒見過的拉弦樂器,搭配手鼓演出,讓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IMG_1763 演出完畢後,樂手們為大家簽名留念。這五位是Ross Daly Ensemble的成員。 IMG_1767
這一位是Sameer Makhoul。現場聽世界音樂會的好處是,可以買到市面上難找的CD。如願買到Sameer Makhoul演奏的烏德琴CD,讓他簽名又聊兩句,真是太興奮了! IMG_2191 晚餐後,則是來自馬利的吉他樂手Habib Koité和鼓手Mandou Koné的演出。Habib Koité是我見過最有舞台魅力的樂手,他的音樂極具流動性。

這回搭配人來瘋Mandou Koné的鼓聲,更是讓觀眾的情緒沸騰。更讚的是,還穿插與平安隆和宮永英一的合作表演,西非與沖繩的音樂交流,高昂的情緒讓全場觀眾已經坐不住,全部站起來打拍子和吶喊呢! IMG_1778 這股熱烈的情緒,延續到來自以色列的Hardcore Klezmer 樂團Ramzailech的演出。
當傳統的猶太Klezmer音樂變形成現代的搖滾樂,再害羞不擅表達情緒的台灣人也會瘋狂。大家一一站起,跑到舞台前方為成圈,跳起猶太舞來。長這麼大,從來沒看過中山堂中正廳被鬧翻天的模樣呢! IMG_2187 接下秋季世界音樂之旅最後一棒的,是芬蘭民族提琴(fiddle)樂團JPP帶來的北歐音樂饗宴。
我們再度回到國家音樂廳小廳,讓熱烈的民謠提琴聲劃開北歐冷冽的空氣。 IMG_1783 在台灣很難買到北歐世界音樂CD,這回不僅CD收藏大豐收,又再度獲得樂手的簽名留念。

就這樣,我們在2012年的秋天有個難忘的二萬五千公里的音樂旅程。世界音樂在台灣屬於小眾,很高興流浪之歌音樂節在2010年停辦一年後,決定繼續走下去。如果你是世界音樂愛好者,或是開始有興趣,別忘了在行事曆十月第一個週末做上記號,從今以後音樂的魔毯要繼續飛行,帶領我們探詢更多的世界音樂角落。

藝文手札上一篇“天使遺忘的冬夜—皮亞佐拉的探戈迷情

標籤:

1/30/2013

暮梅

IMG_0395 離開西雅圖後,就沒瘋著每年依著季節更替拍花了。雖然想賞花的心情依舊,想到人群就打消了念頭。等到培養足夠動力、天氣夠好、也暫時不去想士林官邸總是被中客塞爆的狀況後,官邸的梅花也已進入尾聲。這一蹉跎,連抵達的時間都是日落前一小時。 IMG_0385 光線的角度傾斜,一樹梅花的情景只能等明年,我漫步梅樹環繞的玫瑰園,尋找這季最後的美麗。 IMG_0451 太久沒拍花,得重新尋找與花對話的方式。 IMG_0447 與爛漫小姑娘般的粉色山櫻截然不同,只怕無法忠實呈現梅的優雅氣質。 IMG_0452 哪一棵梅樹會是今天的最佳女主角呢? IMG_0396 夕陽,猶如舞台的聚光燈。 IMG_0400 讓自然的光線為我點出賞花的角度。 IMG_0408
今年梅花季最後的堅持。 IMG_0414 IMG_0425
這個時刻,像是欣賞帶點金光的水墨畫。 IMG_0419 日暮時分,梅園即將迎接一日難得的寧靜。 IMG_0418 我也收起相機,跨上單車,過河回家去。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市場邊的閱讀角落—小小書房

標籤:

1/29/2013

冬季賞鳥天堂—山桐子野鳥餐廳

IMG_0342 自從去年夏天在大雪山健行賞鳥大豐收之後,就一直念念不忘要在冬季山桐子結果的時候再訪這個中台灣的賞鳥勝地。位於大雪山林道23.5 K有幾棵山桐子,每天冬季結實纍纍的時候,會吸引一樹的山鳥在視線平齊處上演精彩覓食秀。對這傳說中的畫面很嚮往,但要趕在上午九點逆光以前從台北開三個小時的車抵達此處,可說是十分艱鉅的任務。後來從書上得知,下午一點以後不再逆光,雖然鳥況可能不如清早,但可讓一日來回的賞鳥之旅得以成行。察看天氣和行程表後,終於讓我們在今年冬天來到這個被暱稱為「野鳥餐廳」的地方。 IMG_0354 更棒的是,在「野鳥餐廳」前半公里處還是台灣特有種大雞—藍腹鷳固定出沒的鳥點。我們特地在午後坐在山路轉彎處的山壁下,等待王者現身。等啊等的,一個多小時過去,不見藍腹鷳的身影,只有聒噪的藪鳥短暫從樹叢中竄出而已。這等待,不禁讓我想起當年在華盛頓州沙漠中架霧網捕捉實驗用鳥種的日子。考驗耐心,但也趁機脫離正規的生活,讓自己暫時成為自然的一份子。等啊等的,等到開著小箱型車一路清理林道反射鏡的工人都出現了,還是沒有藍腹鷳。工人繼續往林道前方前進,傳來那邊有隻大鳥的消息。原來,害羞的藍腹鷳悄悄地在23 K和23.5 K之間的林道邊踱步。感謝他們的報馬,我迅速從山壁邊站起,衝向藍腹鷳的角落。跟我隔著林道相望的,是隻藍腹鷳的亞成鳥,才剛要長出公鳥特有的頭頂、上背和尾羽的白毛。雖然不算太怕人,但在這短暫的相遇後牠迅速跳下駁坎,隱入林道邊的密林中。 IMG_0021 而稍早在「野鳥餐廳」,也是鳥況精彩。才剛下車,就在停車場旁的樹叢中,見到一隻我嚮往已久的黃腹琉璃。 IMG_0050 一旁的山桐子樹,也有好幾隻。黃腹琉璃的公鳥,身穿黃衣配藍斗蓬,真是美麗極了! IMG_0063 母鳥,則樸素多了。 IMG_0447 晚一點時,稀有的特有亞種鳥類白頭鶇也現身。一次見到此回渴望相遇的三種新種,真是太過癮也太幸運了!
 IMG_0418
白頭鶇公鳥,有著牠名稱來源的白頭。母鳥,則只有白眉和花下巴而已。牠倆不停搶食樹洞中的食物。 IMG_0174 我們抵達的這天,「野鳥餐廳」山桐子已過極大期,不見網路上見到一樹通紅的模樣。但鳥兒們還是很捧場,只見一樹的五色鳥陶醉在美食之中。 IMG_0116
白耳畫眉則總是成群而來。
 IMG_0231
戴著白色眼罩的牠,像個參加嘉年華會的王子。 IMG_0262 這天的bonus,是兩隻紋翼畫眉。 IMG_0296
上回見到這種特有種鳥類,也是在大雪山。 IMG_0395 天黑下山前,還有藪鳥出來相送。 IMG_0080 同場加映今年冬天在金山遇見的另一隻新種—短翅樹鶯。

大雪山的鳥況,果然精彩。為了可愛的鳥兒來回開上六小時的車,也甘之如飴。

延伸閱讀:
大雪山上的老朋友
大雪山上的新朋友
大雪山的明星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幻蜓 @ 香港濕地公園

標籤:

1/28/2013

太平洋山脊步道上的深邃—Crater Lake

IMG_0104 話說美國東西兩岸各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步道,東為阿帕拉契步道(Appalachian Trail;長3500公里),西為太平洋山脊步道(Pacific Crest Trail;長4286公里)。對於熱愛健行的我們,無非是夢想有天能夠走上一遭。在太平洋山脊步道穿越而過的華盛頓州生活的兩年半當中,常在夏天每週的健行之旅中與太平洋山脊步道交會,所以對它更油然而生一股親切感。回台後,暫時只能從各家出版的健行手札神遊這兩條壯闊的步道。幾年前先讀了一本由Bill Bryson所著、妙趣橫生的「A Walk in the Wood: Rediscovering America on the Appalachian Trail」。最近發現台灣剛出版由Cheryl Strayed所著的「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中文翻譯書,也找了原文的來讀。在讀了前57頁後,只能說失望無比。這本幾乎可稱為作者自傳的書,充滿她不知所云的無病呻吟。一個白天當餐廳服務生、晚上寫作的作家,因為母親因病早逝,而陷入自我毀滅般的生活。她與丈夫分居(最後離婚),開始到處與男人亂搞和吸毒,還因此墮胎。為了修補她自稱心裡的那個洞,從沒有長途健行經驗的她,決定花三個月的時間獨自走過太平洋山脊步道。我當然相信也支持大自然有療癒功能,但實在不能認同這樣的人生和獨自上路的理由。不過看在太平洋山脊步道的份上,大概會先繼續看下去吧! IMG_0148 既然提到太平洋山脊步道,那就不能錯過步道上的湛藍,那就是火口湖(Crater Lake)。由一個古老火山Mount Mazama噴發後所形成的火口湖,位於海拔2100到2400公尺的奧瑞岡州山區。最深處達592公尺的火口湖,是美國最深的湖泊,也是北美第二深,更是全球第九深。JY與我在2006年的Labor Day長週末假期,從西雅圖驅車南下,探訪這顆被我們暱稱為「奧瑞岡州深邃的藍眼」的火口湖國家公園。我們永遠難忘第一眼看到這座完美大湖的那一刻,怎麼會有這麼藍的湖水呢?湖中,還有一座名為巫師島的小火山島。很幸運的,我們買到當天最後一班可以登島的船票,所以不僅搭了船遊湖,還登上了海拔2116公尺的巫師島火山口。本張照片,就是從巫師島頂拍出去的。

美西的自然風景很美,值得花一輩子的時間來探訪。至於書嘛,也許接下來會漸入佳境?如果還是一樣糟,也許下回不能因為對山徑的飢渴,就亂買書吧!

國家公園手札上一篇“走進星際大戰場景—死谷國家公園“ 

標籤:

1/26/2013

當我們鶇在一起(07/22/13更新)

IMG_0447 最近迷上了賞鳥名單總整理,來個「鶇」篇吧!

最新相遇,是屬於稀有特有亞種的白頭鶇。 IMG_0103 想要與冬候鳥鶇相遇,到北海岸的金山或野柳準沒錯。在一個冬陽普照的午後,我們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遇見了迷鳥或稀有鳥種等級的黑鶇。 IMG_0146 在金山清水溪畔的堤防上,欣喜地發現另一隻新種—紅尾鶇。 IMG_0113 與紅尾鶇分屬兩亞種的,則是斑點鶇。 IMG_0092 冬季最常見的鶇,非白腹鶇莫屬。 IMG_0102 每次見到赤腹鶇,都是在金青和植物園。 IMG_0424 去年十一月底在野柳,則遇見了白眉鶇、 IMG_0524IMG_0175
烏灰鶇(上公、下母)和
  IMG_0251
藍磯鶇。 IMG_0105 最神奇的相遇,則是前年在台北市裡的公園遇到兩次有著烏黑大眼的虎鶇。 IMG_0138 另外,還有台灣特有種紫嘯鶇。
 IMG_0185
在美國的幾年最常遇見的鶇,則是跟赤腹鶇很像的American Robin。

台灣的鶇大多很害羞,所以我珍惜每一回與鶇相遇的時刻。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傳說中的叉尾太陽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