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012

如果你不在乎

DSCN6390
First they came for the communists,
and I didn'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commu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n'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n'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n'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me
and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out for me.

by二戰時期德國牧師Martin Niemöller

因為認為與自己無關,所以台灣人不在乎自己到底是國民(哪一國?)還是區民。但接連的三聚氰胺牛奶、塑化劑食品、瘦肉精牛、禽流感雞、硫化酮豬、鎘米和強制都更事件,在別的民主國家,國民遇到這種事早就上街抗議了,而台灣呢?假裝沒看到。如果連這些切身的問題都不在乎的話,到底還有什麼好活?還怎能指望別人會伸出援手和發出正義之聲?

生活隨想上一篇“飢餓遊戲—台北現形記

標籤:

3/29/2012

飢餓遊戲—台北現形記


I remember tears streaming down your face
When I said, I'll never let you go
When all those shadows almost killed your light
I remember you said, Don't leave me here alone
But all that's dead and gone and passed tonight

Just close your eyes
The sun is going down
You'll be alright
No one can hurt you now
Come morning light
You and I'll be safe and sound

Don't you dare look out your window darling
Everything's on fire
The war outside our door keeps raging on
Hold onto this lullaby
Even when the music's gone

Just close your eyes
The sun is going down
You'll be alright
No one can hurt you now
Come morning light
You and I'll be safe and sound

Just close your eyes
You'll be alright
Come morning light,
You and I'll be safe and sound

這一陣子我的捷運讀物是Suzanne Collins所著的科幻小說「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而這本書改編的電影剛好在最近上映。「飢餓遊戲」是描述一度被稱為北美洲的這塊土地,現在被一個名為Panem的國家所統治。Panem由位於Capitol的殘暴政府和十二個圍繞在Capitol旁的地區(district)所組成。每年,每個地區要選出介於十二到十八歲間的一男一女當作祭品(tribute)到Capitol參加由電視現場轉播的殺戮時境競賽。來自十二個地區的二十四位參賽者,必須在競賽期間想盡辦法將對方殺害,最後一位存活者將是贏家,可以為自己的地區帶來一年份的食物當作獎賞。這,就是所謂的”飢餓遊戲”。七十四屆比下來,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敢挺身反抗政府,敢拒絕參加這樣的殘忍競賽。所以,基本上這是一個描述人性本能和善惡的故事。

從網路上發現,當作電影主題曲之一的這首由歌手Taylor Swift和民謠重唱團體The Civil Wars演唱的 「Safe and Sound」很動聽,歌詞也很貼近這個故事。JY第一次放給我聽、要我猜是來自哪裡的曲子的時候,我的直覺就是”該不會是飢餓遊戲主題曲吧?”這幾天,天天上網聽。當耳邊響著這首悲傷但又帶著一絲力量的曲子,想著它的歌詞,又看到士林王家的祖厝被政府以都更為由被強制拆除的時候,不禁感嘆不管在怎樣的時空下,小市民就是無力對抗政府的殘暴作為。政府不該是人民的政府嗎?怎麼會變成財團和建商的政府呢?號稱民主的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多數決嗎?可以以多數之名,就把你家變我家,你的財產變成我的財產嗎?原來,台灣人也活在另一種形式的”飢餓遊戲”中啊!

題外話:因為這首歌而發現民謠重唱團體The Civil Wars,更發現他們得了兩座葛萊美獎,很喜歡他們的風格,以後會持續關注這個團體的作品。

生活隨想上一篇“真是麻煩!

標籤:

3/20/2012

投稿像表白

整個學術期刊的投稿過程,跟暗戀的人表白如出一轍。試想,你暗戀一個人有一段日子了,為了增加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度,你充實自己、投其所好,希望有一天可以獲得心上人的青睞。有一天好不容易覺得自己準備好了,鼓起勇氣寫情書(言情並茂的cover letter)向對方表白,他/她的反應,如果不是在第一時間拒絕,就是說要回去考慮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她的回應是:如果你可以做到這個、這個跟那個,他/她會考慮跟你交往。所以,你回家繼續努力,改變自己的這個和那個,三個月後期待對方會接受你的愛。要是三個月前他/她的回應是真心的,這回的情書他/她應該會接受。但即使你都做到對方的要求,三個月後再拒絕你的,也大有人在。更何況,時時刻刻都有許多情敵環伺,阻撓你的愛開花結果。所以,你只好抱著一顆受傷的心,去尋找下一個對象。我是個驕傲又臉皮薄的人,每次投稿被拒絕,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懂科學愛的語言的研究者。我沒有家財萬貫、也沒有太多connections,不知遇到科學界Mr. Darcy的那一天何時會來?

菜鳥教授手札上一篇“University

標籤:

3/19/2012

幻彩詠香江

IMG_0253
有海、湖或河陪伴的城市往往都以夜景著稱。這幾年下來,在美國欣賞過西雅圖芝加哥匹茲堡紐約的夜景;在亞洲也曾在上海外灘北海道函館,體驗了璀璨的城市光影。這回,世界夜景拼圖要加上香港這一塊。
IMG_0245
香港最繁華的城市景象,由圍繞在維多利亞港南岸的港島和北岸的九龍所組成。從2004年開始,這個出名的城市夜景從靜態更進一步轉變成動態,每天晚上八點由維港南北兩岸共44幢建築物參與的燈光秀,共同形成「幻彩詠香江」的城市光影表演。
IMG_0228
雖然在演出時刻,搭船橫越維港可以同時欣賞到兩岸的燈光,但我偏好港島的光影多一點,所以決定到九龍香港文化中心外的尖沙咀海邊,等待這場光之饗宴。
IMG_0230
看了世界各城市各擅勝場的夜景,香港說不定是距離最近、最有臨場感的一個。
IMG_0233
耀眼奪目的城市光影,還有維港水色和往來其上的各色船隻來加分。
IMG_0187
正要出港的麗星郵輪,成了畫面一景。
IMG_0178
當時正逢農曆正月,國際化的城市天際線多了些許應景的圖形。
IMG_0251
當時間越接近八點,文化中心外的各國旅人也越多。
IMG_0259
而「幻彩詠香江」,就是隨著音樂,參與演出的大樓頂上投射出五彩雷射。畫面中,有光影投射的是匯豐總行大廈和國際金融中心一、二期。
IMG_0261
匯豐總行大廈的強力光柱最容易捕捉。
IMG_0266
新鴻基中心、中環廣場和合和中心也投射出綠色雷射。
IMG_0285
最後光線四射的一刻。就以這場城市光影的演出來當作五天香江行的序曲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維多利亞港夕照

標籤:

3/16/2012

維多利亞港夕照

IMG_0006
開學前的香港小旅行,主要為了聽音樂會和賞鳥。JY頭一回入境香港,而我已經是第四次踏上這塊土地。每一回,都隔了好久啊!這趟,是第一次在改朝換代後到訪呢!搭了比預定班機早一班出發的我們,在安頓了行李後,搭乘東鐵線南下尖沙咀,以大部分到港旅人都會做的事—欣賞維多利亞港夜景來展開香江之旅。
IMG_0036
因為時間尚早,在華麗夜景上場之前,可先體驗日落維港的光影變化。
IMG_0952
小時候對香港的印象,是明信片裡總會有艘古船。來到港邊,發現這樣的景色還在,只是背景更現代了。
IMG_0062
比起台灣,香港應該更常面臨古今和東西文化衝擊。古風帆船在落日港島大樓前的影像,為此下了最佳註腳。
IMG_0069
記憶裡白綠兩色的天星小輪,依舊往來維港之上。
IMG_0074
在步調繁忙的香港,我喜歡以搭天星小輪的復古方式渡海。
IMG_0076
暮色中的東方之珠,別來無恙!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旅行的跋與序

標籤:

3/15/2012

市場裡的驚奇CD店—韻順唱片

DSCN0177
回台灣三年半了,但偶爾還是會懷念起在美國的生活。有時會問自己,如果現在還在安亞伯或是西雅圖,閒暇時會做些什麼事呢?如果是在安亞伯這座沒山可爬的大學城裡,應該會去音樂系圖書館借CD,或到城裡的二手CD店挖寶吧!朋友YF在偶然的情況下,從音樂系圖書館借了一張13世紀多才多藝西班牙國王Alfonso X the Wise的歌曲集(Cantigas),已聽古典音樂多年的我,對音響裡傳來的中古世紀音樂大為驚豔,從此打開了對古樂(early music)的窗戶,開始聆聽收藏這類音樂。
DSCN0176
即使在美國,唱片行裡的古樂收藏,往往僅止於文藝復興時期,很少進更古老的音樂。來自音樂系圖書館的這張CD,是出自於由Eduardo Paniagua在西班牙創立的唱片廠牌Pneuma。我在安亞伯的大小唱片行,都找不到這個牌子的CD。連Amazon,也不太買得到。從音樂系圖書館,則可以借到十來張。主要的音樂類型分成兩類,其中一類是由Música Antigua這個古樂團體所演奏的Alfonso X歌曲集;另一大類則是由摩洛哥和西班牙音樂家組成的Ibn Baya Ensemble來演奏融合基督教、猶太教和回教的音樂。西班牙由於位於地中海要衝,中世紀時成了上述三大文化的熔爐,激發出帶有這三種豐富文化的精彩音樂。而我,對這樣的音樂深深著迷。心裡最大的願望,除了渴望可以現場聆聽外,還想要收集Pneuma出品的古樂專輯(況且CD封面都用古畫哩!)。一直到搬到西雅圖,才在倒閉前的Tower Records,第一次發現在店裡賣的Pneuma CD。但美國唱片的價格很高,一張動輒20美金的CD,還是不太買得下手。
DSCN0178
一直到回台灣後,重新探索台北市,才在雙連建立我們新的音樂版圖。如果你是老台北,一定會知道雙連這一帶屬於舊市區。會在雙連下捷運,不是去馬偕醫院,就是去寧夏夜市或更遠的大稻埕,不然就是去捷運站旁向文昌帝君乞求考試順利。但台北從來不吝於給人驚喜。在離雙連捷運站不遠的中山北路上,就有代理會出古樂的Harmonia Mundi、Opus 111和西班牙古樂大師Jordi Savall的古樂廠牌Alia Vox,和以及主打世界音樂的Le Chant Du MondeAccords CroisésPutumayo上揚唱片。但最令人驚奇的,是就在雙連捷運站旁、小巷頭的韻順唱片。大隱隱於市的韻順,店面不大,但寶貝很多(還堆滿了看起來像是老闆的小擺飾收藏)。幾難轉身的唱片行裡,塞滿了各種古典音樂和世界音樂的CD。更有趣的是,住在附近的鄰居似乎沒事就會進到店裡來跟老闆聊天聽音樂,讓這家唱片行有了社區活動中心的感覺。第一次去,就讓我興奮到不行,因為在這裡找到了嚮往已久Pneuma公司的古樂CD。每去一次,都會帶回不少。而最近這一次,發現架上又多了幾張。老闆說,這是他從倉庫找出來最後剩下的Pneuma CD,賣完就不進了。如果我要,他一張400塊賣我。這一聽,又心癢難耐。好不容易找到傳說中的古樂CD,又比美國賣得便宜多了,說什麼都要帶回家啊!老闆見我專挑這家公司的CD也很驚訝,說全台灣只有我跟他買這些CD而已。幾趟下來加上在美國時期買的,終於讓我收藏了23張來自Pneuma的CD。最近老闆還跟我預告,說他要開始代理照片中背景右半部的Alpha唱片。這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我手邊最大宗的古樂收藏,就來自這家唱片公司。這幾年Alpha在台灣的代理權一直換,害得我們只好從Amazon下單訂購。特地跟老闆說,請他一定要進編號五開頭的系列,因為那是最多古樂和世界音樂的部門。

所以誰說逛老社區沒有新鮮事,在雙連這裡不僅有法式甜點店,連古典/世界CD店都讓人流連忘返呢!

藝文手札上一篇“與皮亞佐拉相遇的七種方式

標籤:

3/14/2012

雨後的散步

IMG_0016
最近在讀韓良露的「狗日子‧貓時間」,一本她的倫敦旅札。很羨慕也很嚮往她在倫敦散步的時光。倫敦我待過一星期,很喜歡霧都裡適合散步的海德公園、肯辛頓花園、綠園、聖詹姆士公園和攝政公園。拋開高物價和天氣,擁有這些綠地的倫敦人無疑是幸運的。

台北,同樣是個擁有高物價和爛天氣的城市。這整個冬天,下雨的機率高居不下。國殤日四天連假,也是泡在水裡。好不容易盼到雨勢稍歇,JY與我決定到磺溪畔散步。全台瘋血櫻花,磺溪畔當然也不例外。不過比起過去幾年,覺得今年山櫻花開得很不一致。有的已開畢發新葉,有的卻連花苞都還沒個影。想要趁雨後拍帶水滴的櫻花,卻發現這種植物還蠻疏水的。走了一圈下來,找不到想要的畫面。
IMG_0008
來到天母橋旁,這座去年還被拆遷住戶噴有「怨恨」兩字的假公園,沒有人影,只有爭風吃醋的八哥和這隻怕人的橘子貓而已。
IMG_0019
回頭往明德橋方向走,發現河對岸有鳥群在騷動。正在想,該不會是打家劫舍的台灣藍鵲又下山了吧,就看見對岸樹頂有三隻。在這附近出沒的大捲尾和樹鵲,都不歡迎這些會掠奪鳥巢的鳥,而大拉警報。
IMG_0029
不知是掠奪成功、還是鳥群團結力量大,沒多久這三隻藍鵲就往西方飛離。
IMG_0055
我們不喜歡下雨天,但最愛這種天氣的黑冠麻鷺可樂的,因為又有吃大餐的機會了。
IMG_0074
磺溪畔的公園裡,這隻黑冠麻鷺輕輕鬆鬆就把一隻又一隻的蚯蚓吞下肚。
IMG_0106
共享這個雨後空檔的,是赤腹松鼠。這幾年觀察下來,隱約覺得台北的赤腹松鼠族群有上升的趨勢呢!

雨後的散步很清新愜意,但可不可以不要再下雨了啊?鎮守北區的龜神,是不是也因為台灣什麼東西都有毒,而頻頻出國度假不在家,讓不常下雨的這裡開始天天哭泣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希望之網

標籤:

3/13/2012

University

IMG_0028
我承認這輩子從沒離開過校園,所以眼界可能如象牙塔般狹隘。但每次在書中讀到對學校、尤其是大學的描述,不管是圈內或圈外人的時期,總會充滿共鳴與嚮往。最近幾次有這樣的感動,來自Harry Potter的Hogwarts學院、The Name of the Wind裡的University,以及A Discovery of Witches裡的牛津大學。
DSCF0003
在進大學之前對它的想像,是美麗又廣大的校園裡充滿有學問與智慧的白鬍子老教授,或是年輕但絕頂聰明的天才老師。來到這樣的學術殿堂,可要好好從他們身上挖寶,或是學習他們對專業的熱情。至於他們傳授的學問是否艱深,不影響我修課的意願。所以,在滿足自己系專業科目必修學分要求外,還到外系修了一堆課,像是有機化學、動物學、細胞學、生理學、生態學、生物化學、野生動物學、海洋哺乳類、海洋學、理則學……等等。也在自認”壯大”了自己的背景知識後,請求進入系上教授實驗室做研究。回頭想想,我還真是個有為青年啊!

現在的政府、大學和學生又是如何看待大學的呢?最近校方通過一個莫名其妙的命令,要求全校各系必須將專業科目必修學分降至75學分。理由在於校方認為大學應為通才教育,該鼓勵學生多接觸各種學問。為了因應這項政策,系上雞飛狗跳,哪些必修科目該保留、哪些該改為選修,教授們的看法不一。我對於大學該不該是通才教育,持保留意見,但支持學生該涉獵多方面知識的想法。然而,大學之所以分科系,在於每樣學問有其獨特性和要求,校方應該以一個抽象的學分數來強制規定科系對學生的訓練嗎?以世界上各大學的理學院科系來看,一定會要求學生必修基礎科學或計量科目,像是普物、普化和微積分。之後根據各專業,必修該學科必備的知識。我們系為了保留上述基礎科學為必修,只好將本來一些專業必修科目變成二選一。我可以瞭解校方這項規定,是讓學生有多一點修選修的機會。但根據這幾年來我第一線的經驗,是基礎或專業學科只要變成選修,學生就不修。本來增加選修的美意,學生往往挑軟柿子吃,選些輕鬆的通識課打發。這樣下去,以後我們面試來自本科系的學生,就會聽到我沒修過XX、我沒修過00的回答了。

也為了因應大學評鑑,我們系發了問卷調查學生對系上的看法。最誇張的回饋,是有學生認為系上缺乏產業面向,讓他們畢業後不知道要做什麼,覺得這樣的文憑不如技職體系。系上為了彌補這項”缺失”,決定增開相關課程。這,就是主事者惡搞,教壞大小孩子的標準例子。一團混亂的台灣教改,為了讓大家有大學可唸而消滅了技職學校。又為了所謂的經濟發展和降低失業率,讓本該做專業研究的大學扮演技職學校的角色。大學,絕非職業介紹所,而是追求高深學問的地方。如果想要一畢業就有工作,就不要唸文理學院。一開始就該去唸高職,或是有本事成績好一點去唸醫學或法律相關科系。沒有人強迫學生來唸我們系,真的不是他們喜歡或想像的科系,也有轉系轉學管道。如果為了學生和”最大的老闆”不懂事的要求而改變一個科系該有的樣子,那台灣的高等教育真的沒救了。
IMG_0024
雖然自己不是充滿學問與智慧的白鬍子老教授,也非年輕但絕頂聰明的天才老師,但我還是對大學該有的氣氛有憧憬。希望這樣的憧憬不會在年復一年的糟糕環境中,破滅、幻滅。

PS. 第一張照片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Suzzallo圖書館,第二張照片是安亞伯密西根大學Law Quad,第三張照片是台大舊總圖。

菜鳥教授手札上一篇“可否交換靈魂?

標籤:

3/12/2012

旅行的跋與序

IMG_0086
兩個星期的北義大利之旅,橫跨八個月的64篇記錄,在今天劃下句點。腦中的記憶,透過硬碟裡的影像,在此一一反芻,應該沒遺漏掉什麼吧?義大利,一個讓我很有親切感的國家,刊頭這張攝於翡冷翠街頭的照片下了最佳註腳。在旅行過的國家當中,開車停車的風格和機車的數量,就屬義大利和台灣最像。而靴子國又比台灣多了令我嚮往已久的文藝復興藝術,說這趟旅程是藝術之旅,一點也不為過。
IMG_0010
不管是週末的賞鳥之旅或寒暑假的出國小旅行,我最常說出口的,就是今天希望看到XX。讓JY不禁莞爾,問我凡事都這麼有目標嗎?他不說,我還沒發覺。回頭想想似乎的確如此,計畫每一段旅行的方式,就跟我解決科學問題一樣。先確認目標(specific aims),再收集資料(background),之後設計行程(Experimental design)。回家後的紀錄,則跟實驗做完後寫成paper如出一轍。差別只在paper要投稿,遊記則放在部落格上不需讓期刊編輯審查而已。每年計畫暑假的旅行,也像畫畫或下棋。根據手邊的資料、月曆和電腦,來決定在空白的畫布或棋盤上,如何勾勒或安排出恰到好處的線條和佈局。除了要考量經費和時間外,我愛解這種幾乎是open-ended命題的感覺。如果真要定義JY & Euphtw的行程,我想我們追求一種比旅行團更深刻豐富,比背包客奢侈舒適一點的旅行方式。思考了一個週末,決定今年暑假的行程與開會脫鉤,因為旺季到加拿大蒙特婁的機票實在太貴,而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會議已過報名截止期限。不需讓會議地點決定旅行目的地的今年,讓我把眼光飄向以自然風光取勝的國家,再度在我腦中的”畫布”,描繪出另一段令人期待的旅程。有了這根胡蘿蔔在前,應該可以幫我度過這個辛苦的學期。

PS. 第二張照片攝於翡冷翠建於13世紀中期的Basilica of Santa Maria Novella。教堂內部不能攝影,所以沒有獨立的文章貢獻給它。就把它的影像放在這篇跋裡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藝術的午後 @ Museo di Castelvecchio

標籤:

3/09/2012

藝術的午後 @ Museo di Castelvecchio

DSCN9102
“Whoever can no longer wonder, no longer marvel, is as good as dead, and his eyes are dimmed.”--愛因斯坦

在這個公理不彰、環境醜惡的年代,更是需要藝術和美,來讓人持續對世界感到好奇。而我,就像上癮也如救贖一般,每隔一段時間就想要脫離台灣這個地方,尋找讓自己可以wonder and marvel的事物。在有北方羅馬之稱的Verona,我們探訪了Museo di Castelvecchio,一座由Cangrande II della Scala於1354年建立的城堡,並於1925年後改為收藏從中世紀以來義大利雕塑和繪畫作品的博物館。雖然這座博物館在義大利不算特別有名,但逛了一圈下來還是發現不少有趣的作品。在繪畫方面,主要收藏了Verona畫家的畫作。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是由Francesco Caroto所創作的「Giovane con disegno di pupazza」。這幅應該是描述一個小孩展示他充滿童趣畫作的作品,非常傳神。但那小孩的表情,卻有種詭異的感覺。
DSCN9090
這一路欣賞了數不清的拜占庭和中世紀繪畫,所以最後留有影像紀錄的,反而都是一些比較另類的作品。像這幅騎士屠龍的畫作,那隻死在騎士腳邊、吐著舌頭的龍,實在是太可愛了。
DSCN9092
另一幅畫,我則是注意到畫中人物的鞋子,很有現代球鞋的味道。
DSCN9093
最特別的,是這幅被我戲稱為「宇宙射線」的畫,很有科幻電影的趣味。
IMG_0056
在宗教畫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這幅如多格漫畫的作品。在那個識字人不多的年代,以圖畫來傳教效果最好。
DSCN9072
DSCN9073
DSCN9085
DSCN9086
DSCN9087
在義大利,頻率出現最高的作品,應該非聖母與聖子莫屬。每個畫家都會來上一幅風格各異的聖母聖子圖。有的聖母臉上充滿慈愛的表情,有的卻一臉陰沈。而聖子呢,有的可愛、有的老成。欣賞起來很有趣味。
DSCN9095
在Museo di Castelvecchio展示的聖母聖子圖中,我的最愛是這一幅。畫面很單純很沈靜,帶來安定人心的感覺。

回頭看去年,不管是在義大利或是台灣,都欣賞了許多西方繪畫作品。今年,不知藝術運如何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一日之始 @ 威尼斯

標籤:

3/05/2012

一日之始 @ 威尼斯

IMG_0007
忘了威尼斯還有這篇想要紀錄。在準備離開威尼斯的早晨,JY與我再度在水都散步。發現威尼斯在從前一夜的狂歡甦醒、遊客也尚未湧現之前,她就像尋常城市一般,需要清潔與補給。但因為水都沒有馬路、更沒有車,她的廢棄物交由垃圾船清運。
DSCN8985
各種民生用品和貨物,也由船隻運抵,再經過各種秘密通道送往店家。

所以,在水都過夜是必要的,可以見到一般觀光客不會發現的事物。更何況在比較各國旅費之後,發現義大利和威尼斯算是很便宜的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這是機場?!

標籤:

3/02/2012

真是麻煩!

DSCN7767
為了不影響上課,也因為沒有也不想辦美簽,這幾年開會的時間與地點都挑暑假和非美國的城市。今年暑假,有兩個適合JY與我去參加的會議。想去規模小一點、專門一點的會,也想換換旅行的氣氛,所以捨棄了在西班牙巴塞隆納(啊,怎麼捨得跟佛朗明哥和tapas說再見呢?)的那個會,而選了在另一塊大陸的會議。當距離會議時間只剩四個月的現在,是開始安排行程的時候了。沒想到,這個國家的物價很高、機票更是貴又難買啊!離譜的程度,讓人不禁要打退堂鼓。那回頭去巴塞隆納呢?投稿時間卻在二月中截止了!開會綁度假的計畫,難道會在今年破功?
DSCN7762
為了不想花大錢,JY已經開始思考第三種可能性,就是今年不出國開會,只參加國內的大拜拜就好了。暑假,找個鄰近又擁有自然的國家去去如何?是OK啦,但我真的好想念大山大水的日子呀!希望這件事可以快點底定。

照片為去年從阿姆斯特丹往翡冷翠的途中,飛越阿爾卑斯山時拍攝。希望二年後可以去看看歐洲的名山呢!

生活隨想上一篇“再度逆風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