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1

2011,貓日子

DSCN0123
感覺歲月流逝的速度,果真與年齡成正比。真想問問小Fy,她是否也有同感?還是,成天睡覺可以常保青春呢?沒有必要在今天細數今年做了什麼、沒做了什麼。總之在這一年當中,有好事也有壞事。一直以來的期許,是能夠從這些up and down之中,萃取生活之美,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來年,也請堅定自己的信念,繼續努力下去!

生活隨想上一篇“2011 Christmas Eve

標籤:

12/30/2011

來自義大利的貓(補照片)

DSCN0115
義大利的遊記還沒寫完,所以當然還沒要上戰利品篇。但因為準備啟用在義大利找到的貓桌曆,讓我決定先幫來自義大利的貓收藏記錄一下。

這次的義大利之行,在五漁村翡冷翠都有與貓相遇。我想,義大利人應該跟日本人一樣喜歡貓吧,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跟貓造型小東西?在翡冷翠那座童話般的舊橋邊,我們發現了一家賣翡冷翠有名孔雀紋紙製品的小店。最吸引我的,卻不是那些華麗的筆記本,而是照片前方那張手繪貓咪書籤。一隻橘白貓,坐在百花大教堂前,把這張價格不斐的書籤當作愛貓人的翡冷翠紀念品,再適合不過。
DSCN0119
不過,後來還是在威尼斯一家賣這種孔雀紋紙製品的店買了一個藍色貓咪夾子,當作這項工藝的紀念。

之後到了托斯卡尼山城Siena,則找到兩樣貓咪戰利品。其中之一,是以文藝復興畫家Rosso Fiorentino名畫(收藏於翡冷翠的烏菲茲美術館)「Angel Playing Lute(彈魯特琴的天使)」為藍本的眼鏡布。其中的天使換成貓,怎能不讓我貓心大悅呢!之二,則是在斑馬大教堂旁一間小小的藝品店裡呼喚著我的,以義大利各名城中身穿古裝貓咪為主題的桌曆。付錢的時候,老闆特地對我說那是他畫的。可惜忘了請他簽名啊!另一個迷你貓咪桌曆,則完全是可愛版的,是我們在普契尼的故鄉Lucca小城中Piazza del Mercato旁找到的。

接下來的貓咪紀念品,則全部來自威尼斯。照片前方的卡片和明信片,分別以站在Rialto橋前身穿貢多拉船夫條紋上衣的貓,以及把威尼斯象徵的翼獅改成翼貓為主題。這兩張畫,十足點出威尼斯的特色,當然要帶回家。
DSCN0116
威尼斯的特產當中,有名的是玻璃藝品。太大的帶不回,所以決定以照片中的造型神秘又帶點嫵媚的玻璃紅貓當代表。
DSCN0117
威尼斯的另一項特色,是嘉年華會使用的面具。太大的面具價格不斐又難帶,便宜的往往是中國製造。在找到上面卡片的同一家藝廊裡,發現了這個貓咪與音符面具。大小剛好適合Taffy的臉型,就以它當作威尼斯面具的紀念品。
DSCN9678
不想當鐵面貓的小Fy。
DSCN0121
另外,還在威尼斯曲折小巷中,不期而遇一家貓咪藝品店。買了一個威尼斯大運河落日和貓咪背影的磁鐵。

所以我們的義大利行戰利品沒有名牌包,卻帶回了一群貓。

我的貓咪收藏上一篇“黑貓宅急便傳遞來的友誼

標籤:

12/29/2011

長鬍子

IMG_0101
親近自然樂趣無窮,尤其是遇到有趣物種的時候。在翠峰湖附近的台灣山毛櫸步道健行,山徑帶領人們進入一個長鬍子的森林。潮濕的氣候,讓這裡的樹上都掛滿松蘿。幾呈螢光綠的松蘿迎風搖曳,讓瀰漫著霧氣的林子多了幾分飄逸的氣氛。
IMG_0108
但長鬍子的森林還不奇怪,長鬍子的蝸牛就很特別了。到家附近芝山岩散步的時候,發現步道旁植物的葉子上有好多造型奇特的台灣盾蝸牛。比起平常常見的蝸牛,牠們的殼扁平許多。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殼周圍的一圈毛。實在很難把堅硬的蝸牛殼和絲狀的毛聯想在一起,這樣造型的蝸牛還是第一次見到。

雖然居住的城市很水泥,能夠與神奇生物相遇,讓台北居多了一點土地的氣息。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天使之翼

標籤:

12/28/2011

叫我阿爽

IMG_0002
我家附近的巷道內,一直有貓咪出沒。長久觀察下來,哪隻貓的地盤在哪裡,多少有點概念。JY與我發現,貓兒最愛在各家公寓一樓庭院的雨遮上來去。對牠們來說,那裡居高臨下,不怕被人打擾,又能曬太陽,幾可說是城市貓的精華遊憩區。今年夏天,開始注意到一隻長得肥肥胖胖的虎斑貓。因為,幾乎每天早上她都到我家對面公寓大門上那個有雨遮的小空間睡覺。
IMG_0006
跟一般流浪貓不同,她的神經很大條。從她四腳朝天的睡姿,多少可看出端倪。
IMG_0325
不知她是打獵技巧一流,還是不太怕人所以有人餵食,她的身材看起來圓滾滾的,毛色也很油亮,一副過得很好的樣子。有時候,她會光臨我家樓下的雨遮,對於我的好奇觀察,她毫不畏懼。有時實在想在她身上裝攝影機,看看她平時都混到哪裡去了呢!因為她的睡姿和身材,JY與我決定幫她取名阿爽。週末在家的時候,總會期待與這隻爽貓相遇。

旅途上的貓上一篇“五漁村的貓

標籤:

12/27/2011

生菇

IMG_0242
地球的氣候越來越怪,台灣冬天下的雨似乎比梅雨季節(現在還有這個嗎?)還多。長達一個月沒見到陽光的日子,幾乎讓人要染上季節性憂鬱症。
IMG_0195
走在太平山往三疊瀑布的步道上,潮濕的環境讓沿途長滿各種菇類。
IMG_0200
雖然沒有陽光的加持,一朵朵白色的菇傘還真是可愛。
IMG_0202
抬頭望,可以見到它們的”裙底風光”。
IMG_0241
IMG_0441
大朵一點的,還真有點海底珊瑚的味道。
IMG_0292
IMG_0468
比起前面降落傘狀的,我比較偏好這種三角錐形的。
IMG_0207
不知為何,一路上見到的菇都以白色系為主。
IMG_0075
雨太多,連家附近的芝山岩也是滿地菇。只是比起太平山的,它們似乎比較木質化一點。

以後,要以生菇的季節這個稱呼來代替冬季嗎?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糕點Cafe系列—Pâtisserie Alex 法式甜點

標籤:

12/26/2011

台北糕點Cafe系列—Pâtisserie Alex 法式甜點

IMG_0601
台北的冬天,生活除了工作外,就只剩賞鳥和探訪甜點店。很單調我知道,但當別人和自己都對自己不再有期待的時候,日子應該會過得比較自在。
IMG_0561
民生社區是台北市除了天母外,我很喜歡的一區。在日本人開的甜點店瑪莉葉歇業後,已好久沒來這裡探探了。偶然的機會下,發現民生圓環附近新開了家法式甜點店Pâtisserie Alex。然而,民生社區不在我上下班的動線上,第一次來的時候是星期天,它不營業而撲空。後來,總算找到機會趁著它開門的時間來訪。跟台北其他法式甜點店一樣,小小的店面視覺焦點就是蛋糕櫃。我挑了幾個蛋糕外帶,老闆還用一個印著店名的專用購物袋讓我拎走呢!
IMG_0603
IMG_0604
Pâtisserie Alex的法式甜點賣相極為專業,口味稍甜。在忙著寫計畫的冷冷十二月天裡品嚐,剛好。

很高興,台北甜點地圖上,又多了一顆圖釘囉!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台北糕點Cafe系列—L'Atelier 貝氏邏輯法式烘培

標籤:

12/24/2011

2011 Christmas Eve

IMG_0612
根據氣象局的統計,今年入冬後雨量偏多、日照變少。比起西雅圖,台北更有資格被稱為雨都吧!不是教徒、不會放假、更不會下雪,台北的聖誕節就是缺乏一點氣氛。今年,雖然沒有再添德國木製聖誕裝飾,但終於被我搶到一棵Muji的木頭聖誕樹。在家中一角佈置一個聖誕角落,希望我的聖誕收藏們在這歲末之際,可以帶來一絲溫暖。

計畫寫得差不多了,下星期應該就可以送出,可是元旦兩天卻有工作。真想找點樂子啊!

生活隨想上一篇“來自宇宙的小禮物

標籤:

12/22/2011

天使之翼

IMG_0270
大中小白鷺、各種天鵝、雪鵝、白鸛、丹頂鶴和黑白琵鷺,都是一身雪白的鳥兒。當牠們翩然飛起,都會讓我想到天使。
IMG_0244
這季的天使之舞,有宜蘭下埔濕地的黑面琵鷺。
IMG_0152
還有在政大校園裡醉夢溪畔捕魚的大白鷺。
IMG_0124
JY問我為何不繼續寫義大利?對我來說,寫遊記需要某種情緒,而現在不在那狀態中。所以,先請天使之翼來充充版面。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飽餐一頓

標籤:

12/19/2011

飽餐一頓

IMG_0309
活在世上,萬物不就是求個溫飽而已?這個基本願望,一隻於下埔濕地討生活的魚鷹,在某個週末得到滿足。牠盤旋於魚塭與水澤之間,一個俯衝,爪間片刻多了一尾大魚。
IMG_0078
而來冬山河畔過冬的蒼鷺,也有同樣的好運氣。瞧牠與田裡的鱔魚搏鬥了好久,說什麼也不肯放掉到嘴的午餐。在我片刻閃神之際,整隻鱔魚就被牠調整好角度吞下肚!

即使沒與新種相遇,在眼前上演的生態畫面,還是讓人大呼過癮。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更多新朋友

標籤:

12/16/2011

來自宇宙的小禮物

IMG_0625
在某些層面上,我該算是個早熟的小孩,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有濃厚興趣。小學的時候,天文與地理兩字,不知為何深深地敲動了幼小的心靈。上東方出版社買書,常帶回關於這類知識的書。上了高中有社團可以參加的時候,科學研究社地球科學組,成了當然的第一志願。跟著學姐和隔壁男校的學生,一同出門觀星了好幾回。總覺得以北宜公路上小學的操場為床、星空為被,徹夜看星星,是件浪漫無比的事。幾次下來,什麼星座或星團,多少喊得出名字。不過,後來漸漸發現自己不擅長抽象思考,而將興趣慢慢轉移到音樂和生態上去。觀察星空,成了偶一為之的休閒活動。
IMG_0623
很幸運地,在網路的世界認識了天文學家Aloha。因為他的關係,今年冬天收到一份特別的小禮物—星雲桌曆。出自天文學家的星空攝影,除了美外還多了一份知性。能夠得到這樣難得的禮物,真的太感謝了!
IMG_0626
想到明年有自己拍的自然掛曆和Aloha的星雲桌曆為伴,就覺得重新燃起了幹勁。加油吧!

生活隨想上一篇“In the Valley of the Wolves

標籤:

12/15/2011

耳をすませば

IMG_0082
有天,一個名叫天澤聖司的少年來到義大利。他推開製琴工作坊的大門,展開製作小提琴的學徒生涯。以上,是多年前宮崎駿動畫「耳をすませば」(台灣翻成”心之谷”,但原意應為”心的低語”)的劇情。這部小品型的動畫,不是宮崎老最受歡迎的作品。但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喜歡天澤爺爺在山丘上的古董店,以及女主角月島雫與聖司、爺爺和朋友們間在店裡一起以古樂器伴奏合唱”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的一幕。

今年夏天,JY與我來到威尼斯。抵達的當天,我倆迫不及待展開水都漫遊。走著走著,被一間看起來像教堂的建築傳出的樂聲所吸引。走進一看,原來是展出古樂器的Museo della Musica。裡面的一角,有個製琴工作室。看那滿地木屑的模樣,應該是使用中的工作坊。而製琴師傅,說不定只是暫時到外頭喝杯咖啡去了。站在這間工作室外,有種天澤聖司等一下會拿著一把做到一半的小提琴從後頭探出頭來的錯覺呢!


照片前方的樂器應該是theorbo,也就是長頸魯特琴,是我很喜歡的音樂家Christina Pluhar所演奏的樂器。明年,特地安排了一個小旅行,就是為了聆聽她和古樂團L’Arpeggiata的現場演出。就以這個期待來幫忙撐過這學期吧!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窗望 @ 威尼斯總督宮

標籤:

12/14/2011

更多新朋友

IMG_0237令人憂鬱的冬天,因為鳥兒讓生活可以往健康這邊多靠攏一點。早起、吹風、坐在車裡發呆好幾個小時,都是為了看鳥。甚至,連不是漁民也不釣魚的我,可以為了與鳥相遇,上氣象局網頁研究潮汐表,只為了在滿潮前後與上岸的水鳥打聲招呼。

最近的新朋友都頗讓人興奮,其中首推廣興堂的彩鷸。第一次到廣興堂賞鳥,就是衝著彩鷸而去,因為聽說這裡有穩定的彩鷸族群。但一直到今年十月底,才在廣興堂附近的一座水塘邊,發現一對行蹤隱密的彩鷸。生性十分害羞的牠們,低伏著身子躲在田埂的草叢之中。草叢濃密,要不是被我不小心看到那隻如抹著白色眼影的大眼睛,根本不會注意到牠們的存在。一旦發現了,就渴望見到牠們著彩衣的全身模樣。無奈大白天中,牠們就是躲在草叢裡不現身。不死心的我們,硬是跟牠們比耐心。等了一下午,等到車上的CD都聽了好幾張,其他賞鳥車也離開了,才見到這隻母彩鷸步了出來。她可愛的身影,讓這天的等待都值回票價!
IMG_0143
另一隻新朋友,則是在宜蘭五十二甲溼地見到的過境鳥池鷺。換上冬衣的牠,頭部羽毛從棕色變成棕白相間。IMG_0119再來這一隻,則是在芝山岩碰到的黑枕藍鶲母鳥。幾個星期前到家附近的芝山岩散步,原本想看看鶇亞科的候鳥到了沒。在路上,我還嚷著就算沒有鶇,可以來隻在台北幾個城市綠洲都會有的特有亞種鳥類黑枕藍鶲嗎?沒想到著麼一唸,就真的讓我們在三級古蹟惠濟宮下的林子邊,遇到一隻黑枕藍鶲母鳥!

希望這隻黑枕藍鶲,會像隻青鳥般,為我們帶來整季的賞鳥運!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有雁來鴻

標籤:

12/12/2011

In the Valley of the Wolves

IMG_0091
一直以來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為何而寫部落格?如果以紀錄的角度來看,私人日記大可不必公開。如果為了讓遠方的親友知道我的近況,我們早已回到台灣。如果為了找靈魂伴侶,我也已經有JY了。如果為了賺錢,我的部落格從沒沾染過商業色彩,況且我另有正職。這個問題,在昨夜有了答案。

在家裡裝了有線數位電視後,最常看的節目除了美國影集外,就是國家地理頻道的高畫質節目了。而昨晚,看到了一個讓JY與我激動不已的生態節目—In the Valley of the Wolves,一個紀錄黃石公園Lamar Valley中狼群興衰的影片。在北美的廣闊大地中,灰狼原位於食物鏈的頂端,幾可號稱草原之王。但隨著移民的進入,狼群逐漸被消滅殆盡,成了瀕臨絕種的動物,連全美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也找不到一匹狼。 直到1995年,美國政府從加拿大取得幾對灰狼,將牠們重新引進黃石地區,期待能重建黃石的灰狼族群。而其中被野放在Druid Peak一帶的狼群,就是本節目的主角。幾年繁衍下來,Druid族日漸強大,成了Lamar Valley的一方之霸。牠們的勢力範圍,也成了其他狼族覬覦的對象。昨晚的節目,紀錄了Druid族在2004年因為領頭的母狼被對手攻擊致死,領頭的公狼也老死,而被Slough Creek族入侵領地,導致Druid族只剩四隻逃往他處。之後幾經更迭,Slough Creek族也被他族攻擊,再加上小狼染病致死而勢力大減,讓Druid族再度奪回既有領地的故事。

影片中的畫面和地名,不斷挑動著我的記憶。JY與我,不就是在2008年五月底的畢業旅行中,來到這裡見到這些狼嗎?當時的我還寫下了Slough Creek尋狼健行記一文呢!我們連上黃石國家公園的網站,發現園方每年都持續追蹤紀錄這些狼的活動,並做成報告放在網頁上供人下載。找到2008年的報告,裡面的一段文字讓我們激動不已: 

After using a different site in 2007, the Slough Creek pack returned to their 2005 and 2006 den site. This site, on an open slope west of Slough Creek, is highly visible to visitors and wolves were seen in the area almost dail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season. Two pups were first seen in late May coming out of their natal den, but soon one of those pups disappeared. The adults and one surviving pup were seen almost daily in the den area through mid- July.

而我當年的紀錄是: 

這回,距離真的太遙遠了,我的400 mm鏡頭只能拍出狼窩的位置,就是照片中那兩棵白色的枯樹下。從老伯的單筒,我們可以看見好幾隻毛色偏黑的狼正在搖尾巴。如果你有機會來到Slough Creek的泥巴路口,往西望,小溪對岸的草坡上尋找這兩棵白色aspen樹,就會發現狼的祕密基地囉!在這麼風光優美的地方建立巢穴,真會挑地方。

原來,我們在2008年就是看到了Slough Creek族和牠們的巢位哩!所以,部落格就像是外接硬碟,幫我儲存生活與旅行的記憶。我部落格文章與「狼之谷」影片的呼應,在如今灰色無比的生活中提醒著我,曾經,曾經有那麼一段日子,我們也在那無垠的天空下,與草原中的王者共存大山大水之境。那段畫面,不再遙遠或事不關己,而是屬於自己經歷過的體驗。為了這偶爾的激動,就算發文頻率降低,還是會努力繼續下去吧!

生活隨想上一篇“最愛的季節

標籤:

12/11/2011

台北糕點Cafe系列—L'Atelier 貝氏邏輯法式烘培

IMG_0524
雖然早已確認台北的法式甜點店哪幾家是我的最愛,經過那些店附近的時候總會順道繞過去外帶甜點回家下午茶,但每隔一陣子總會上網搜尋,看看這座花花大城的甜點地圖上是否出現了新面孔。

這回在台大附近的溫州街巷子裡,發現了一家叫做「貝氏邏輯」的法式甜點店。這家小小的鋪子,沒有明顯的招牌,安安靜靜地位於文教區內一棟尋常公寓的一樓。
IMG_0511
它的裝潢,甚至不像一般法式甜點店常見的歐風或現代簡約風格,反倒是像記憶中的茶藝館。中式傢具加上各類茶具,要不是眼前的甜點櫃,會以為自己走錯了店。
IMG_0523
這家風格特異的法式甜點店,下午茶套餐的茶不是西式的紅茶,而是東方茶種。為了嘗鮮也為了配合這家店的衝突特色,我們點了肉桂烏龍佐甜點。也因為品的是烏龍,茶當然是盛於中式小茶壺內,與小杯一起擺在竹盤中上桌。
IMG_0518
兩人份的下午茶套餐,除了前張照片的茶點外,重點是可以從櫃裡選三份法式甜點。照片中上面有哈密瓜小球的是「哈密瓜輕乳酪」;上有葡萄柚的甜點,是佐著玫瑰糖漿的「婚禮的祝福」;另外一個則是「萊姆葡萄慕斯」。與其他甜點店洗練的風格不同,貝氏邏輯有種誠懇又動人的特色。這樣的滋味,讓我們一口接著一口,完全陶醉其中。這三個甜點中,我最愛的是「婚禮的祝福」。

冷冷的天裡,甜點胃蠢蠢欲動,該是再度上路來個台北法式甜點safari的季節了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Once in a Blue Moon—台灣山毛櫸之秋

標籤:

12/02/2011

窗望 @ 威尼斯總督宮

DSCN8784
猜猜看,這是從哪裡的窗眼往外望?
IMG_0047
一天之中,只有清晨時分這棟建築周圍的迴廊見得到無人景象。
IMG_0045
這就是在聖馬可廣場邊,其中的一個視覺與參觀焦點—威尼斯共和國時代的政治中樞總督宮(Palazzo Ducale),一棟以來自Verona粉紅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哥德式建築。
IMG_0046
總督宮內有中庭,一面向著大運河,另一面與聖馬可大教堂相連。
DSCN8768
在四周的牆壁上,發現一個名為Bocca di leone的石雕。這個有趣的裝置,就像郵筒一般,是在共和國時代接受民眾投訴用。綁著妹妹頭的猙獰頭像,開著血盆大口。而那張口,就是接受投遞信件的地方。這倒是讓我聯想到在電影羅馬假期中,位於羅馬的那個「真理之口」。JY慫恿我把手伸進去,看看會不會被吃掉?
IMG_0054
買了門票,可以順著Scala d’Oro這座建於1554年的華麗階梯進入總督宮內部參觀。
DSCN8771
IMG_0081
在威尼斯,到處可見哥德式的拱門和花飾窗格。
DSCN8775
好喜歡這類建築特徵呈現的優雅又神秘的風格。
DSCN8777
IMG_0059
從二樓大窗望向中庭。總督宮建於14世紀,在當時不僅是政府和法院所在,也是總督的住所。在開放給旅人參觀的空間裡,可以見到政府官員開會的大廳,還有精彩的壁畫裝飾(當然是禁止攝影)。
IMG_0057
而與總督宮以一橋相連的,是當時的監獄。這橋,就是舉世聞名的嘆息橋。參觀總督宮,可進到嘆息橋和監獄內部瞧瞧。所以猜對了嗎,刊頭照片就是從嘆息橋內往大運河的方向拍攝。真不知該說威尼斯人浪漫還是殘酷,這座可說是連接天堂與地獄的橋,外觀竟是如此美麗!當年,聆聽完宣判的犯人就是經過這座橋前往監獄。橋上的窗眼,是他們最後一次見到外面世界的機會。一想到這個,誰能不嘆氣呢?我們來到威尼斯的時候,大概總督宮外牆正在維修,所以嘆息橋外被帆布包起,只露出橋的本體而已,很煞風景。
IMG_0075
現在,監獄當然不再關人。窗外,遊人與貢多拉如織。而大多數的遊客,只從正對著嘆息橋的Ponte della Paglia欣賞它而已。所以,比起嘆息橋,Ponte della Paglia應該印上更多的足印吧!
DSCN8780
比起主題樂園般的威尼斯,監獄果真暗無天日。
IMG_0077
從總督宮一樓,有建於15世紀晚期的「巨人的階梯」通往中庭。
IMG_0088
中庭四周同樣建有迴廊。不知是不是因為威尼斯的夏季跟台灣一樣潮濕炙熱,總督需要這樣的結構來躲避陽光?

接下來,該耐著性子前去排進入聖馬可大教堂參觀的隊伍了。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Bellini or Spritz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