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07

日落。西雅圖

IMG_0136
當我們拜訪完普吉灣西岸小鎮來到Bainbridge Island的渡船頭,剛好趕上五點半的船班。開車上船後,如果不怕冷,就可以到甲板上欣賞西雅圖的日落風情。往東開的渡輪,剛好面對籠罩在夕陽下的西雅圖。距離尚遠的時候,西雅圖看起來就像是海市蜃樓一樣。
IMG_0159
當時間越來越晚,光線也從金黃轉向粉紅。
IMG_0163
角度對的時候,附近山坡上的房屋反射出耀眼的金光。
IMG_0169
華盛頓州第一高峰雷尼爾山,也染上一層紅暈。
IMG_0177
回頭往西望,這天的雲很美。
IMG_0178
成了黃昏光影變化的最佳詮釋者。
IMG_0189
如果有幸住在普吉灣東岸,每天坐擁這樣的景色會不會太幸福了點?
IMG_0193
越接近西雅圖,天空的色彩越夢幻。
IMG_0228
高樓的玻璃帷幕也反射著令人心醉的顏色。
IMG_0255
淺藍色的天空、玫瑰色的雲,和西雅圖的高樓。這是傍晚時分乘船從海面上才會欣賞得到的風景。
IMG_0259
西雅圖港巨大的紅色起重機,看起來就像三隻長頸鹿。
IMG_0264
趁著船未靠岸前,再多看幾眼暮色中的西雅圖。實在是很有震撼力的美啊!

能夠有機會住在這樣一個水岸城市,真的很幸運。不管是居民還是過客,從山丘上、水面上等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城市豐富的晨昏變化,每每叫我感動不已。今天這個精彩的黃昏饗宴,為這一整天的旅程劃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秋之櫻花園

標籤:

10/30/2007

決定命運的一天

IMG_0335
(這不是入圍感言)

今天是中國時報舉辦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初選公佈的日子。寫了一年多的部落格,今年在JY的鼓勵下報名。我報名的項目是“生活品味“,今年有兩千多個部落格參加這個項目。晚餐時刻上主辦單位的網站發現初選已經公佈,有248個部落格進入初選。我的蔚藍手札不在裡面。唉!我不是一個豁達的人,只要參加什麼比賽,就會在意結果。自認寫了一些有趣的文章,也拍了一些可以看的照片,應該還算是言之有物的部落格。但也許因為生活不夠有品味,加上偶爾對時事的評論,或是其實寫的拍的根本就還差得遠,所以讓我的部落格不受評審青睞和肯定,誰知道呢?總而言之,實在有點傷心。

看我一臉頹喪樣,JY馬上鼓勵我說,應該就快否極泰來了。查了email後驚喜地發現,今年為了將來的工作跑了兩趟台灣,終於有一所學校要我了!加上上星期JY也收到另一所學校的聘用通知,我倆回台灣當會叫野獸雙人組的日子指日可期,應該就在明年囉!實在蠻興奮的,當了大半輩子的學生,終於讓我們熬到當老師的一天。這條路,真的很漫長。等到全部底定,有機會的時候再來談談這段心路歷程和途中匪夷所思的故事。

所以,大概還是學術界比較適合我,當個全職部落客這個願望只能當幻想啦!至於是否能夠繼續之前對自己的期許,當個右手寫科學文章,左手寫部落格的人呢?我真的需要外界的掌聲嗎?只能說,偶爾的鼓勵很誘人,但滿腦子雜七雜八的念頭還是需要管道宣洩。除了努力做研究、教書外,還是希望可以持續寫些感動自己的文章、拍些自己喜歡的照片。

我,這麼期許著。

生活隨想上一篇“非破X萬的感言

標籤:

秋日的漫遊—普吉灣西岸小鎮之旅(下)

IMG_0080
在一頓豐盛的早午茶後,我們跨過Hood Canal上的浮橋,往奧林匹克半島最東北角的Port Townsend而去。普吉灣入口處的Port Townsend位居要衝,往來太平洋和西雅圖間的船隻都會行經Port Townsend所在的岬角。因對地理位置的重要,Port Townsend於1851年開埠。當時的拓荒者稱這個港口為“City of Dream“,期待Port Townsend會成為西岸的紐約。在岬角的制高點和附近海灘,1897年間也設立了Fort Worden,以保護整個普吉灣的軍事安全。
IMG_0063
我們抵達Port Townsend後的第一站,就是Fort Worden。它於1955年改建為州立公園,當年軍官的宿舍都被保存下來,當作渡假小屋出租。營區的下方,就是奧林匹克半島最東北角的海灘。這裡的視野良好,以普吉灣一水之隔的,是美西最長的島嶼Whidbey Island和其後雄霸一方的貝克山。
IMG_0065
沙灘的頂點,是於1914年改建的Point Wilson Lighthouse,保護過往船隻的安全。現在依舊每晚放光明的燈塔,已經改由電腦控制。陪伴在水一方的它,只有漂流木與海鷗。
IMG_0071
漫步至燈塔邊,一路冷風颼颼。不怕冷的烏鴉與旅人一同眺望像座聖山似的貝克山。想起上個月,我們才在它身邊健行過呢!
IMG_0078
紅瓦白牆的燈塔,有點孤獨,但也帶給人遠颺的遐想。
IMG_0097
從Fort Worden出來,我們順著路往山腳下的Port Townsend市區而去。當越接近港邊,沿途的歷史建築也逐漸多了起來。這座紅赭色、像做城堡似位於山丘上的大建築吸引我們駐足。繞了它走一圈,才發現這棟Romanesque風格的建築,原來是建於1891年的Jefferson郡法院。它的鐘塔和四個有著洋蔥頭的角塔,都令人印象深刻。
IMG_0099
法院的斜對面,有棟極具維多利亞風的小房子。上前一看,是間叫做Old Consulate Inn的B&B。入口處有換上秋裝的藤蔓,這棟有著尖塔的旅館看起來就像童話世界裡的小屋,看起來好浪漫。在1908到1911間,這裡是German Consul的辦公室和住家,現在是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的一員。其實一百年的房子以世界歷史來看實在不算老,但在美國西岸已經可以被當成古蹟來保護了。如果不是B&B通常都價格昂貴,不然真想在這樣可愛又有古味的地方住上幾晚呢!
IMG_0101
從Old Consulate Inn望出去,遠方是奧林匹克群峰,山丘下則是Port Townsend的遊艇港。現在日照逐漸縮短,才三點就是一幅黃昏景象。
IMG_0106
下到Port Townsend最熱鬧的Water St,整條街多是建於百年前的維多利亞風的建築。這棟藍白相間位於街角的房舍,以其柔美的顏色吸引旅人目光。Port Townsend早年因為地理位置,吸引許多人前來發展,一棟棟華麗的維多利亞風房舍紛紛建立。沒想到西岸的鐵路,築往西雅圖而未來到Port Townsend,它失去了經濟上的優勢而逐漸沒落。一度任其傾倒的美麗房舍,在後人體認到它們的歷史價值後被修護。現在Port Townsend整個城市已經是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的一員,是美國少數幾個以保存維多利亞風建築聞名的城市之一。
IMG_0107
在美國出遊,常常會遇到重型機車隊。這一排黑色重機與斜對角奶油般的建築,形成強烈對比。在百年前,可能會換成駿馬與房子的對話吧!今天不斷與重機族相遇,打破了對他們的刻板印象。重機族不等同於飛車黨,他們穿著帥氣皮衣皮褲皮靴出遊,只是跟我們一樣想看看這個國家。不管是豪邁壯觀的西部大地,還是典雅可人的維多利亞小鎮、茶屋,都會是他們旅途上的一站呢!
IMG_0108
這條Water St上,有許許多多特色藝廊和藝品小店,逛起來很過癮。如果不是盤纏有限,真想搬幾樣東西回家。這棟位於街角的N.D. Hill Building建於1889年,也在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名單之上。建築風格融合義大利、Grecian和Romanesque的它,現為Waterstreet Hotel所在。
IMG_0110
瀰漫著濃濃歷史味的Port Townsend,連警察局都隱身在小小的紅磚房裡。如果不是那個跟其他地方警察局不太一樣的招牌,大概不會發現它吧!

天氣多變的秋天,早上一副豔陽高照的模樣,下午卻陰沈沈地冷風直送,叫欣賞建築兼逛街的我們直打哆嗦。比起我們拜訪過的幾個華州小鎮來說,Port Townsend是最精彩的一個,很值得一遊。連不是暑假旺季,Water St上的旅館都標示著沒有空房,就知道它受歡迎的程度。如果來奧林匹克半島探訪國家公園或賞薰衣草,很適合順遊這個歷史小城。至於從西雅圖來一日遊的我們,在慢慢走了一圈之後,可以準備開往Bainbridge Island的渡船頭,欣賞日落西雅圖的風光囉!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秋日的漫遊—普吉灣西岸小鎮之旅(上)

標籤:

10/29/2007

秋日的漫遊—普吉灣西岸小鎮之旅 (上)

IMG_0029
終於盼到一個不下雨的週末,蟄伏已久的心蠢蠢欲動,正在想要上哪裡走走之際,Blueyacht和Didi相約一起來趟普吉灣西岸小鎮之旅。這是我嚮往一陣子的旅程之一,就決定四人一車,來趟秋日的漫遊吧!
map
在浪漫的秋出遊,適合不趕路、隨時停車的小鎮之旅。大概的行程規劃,是從西雅圖北邊的Edmonds搭渡輪過海,經Kitsap半島和Hood Canal,到奧林匹克半島東北角的小城Port Townsend,去探訪當地維多利亞風的建築群。回程的時候,則從南邊的Bainbridge Island搭渡輪回西雅圖,剛好可以從海上欣賞黃昏時的西雅圖天際線。這樣一圈,還能順遊普吉灣西岸的小村小鎮,應該會是相當愜意的一日遊。
IMG_0062
這一年多來,為了到奧林匹克半島爬山、賞薰衣草,不知已經搭過多少次Edmonds-Kingston間的渡輪,然後跨過Hood Canal上的浮橋往目的地飛奔而去。這樣的旅程距離不算短,總是在趕路,很少中途停下來體驗沿途的小鎮風情。這回,我們決定放慢腳步,來欣賞沈浸在濃濃秋色中的田園風光。

渡輪橫跨過普吉灣後,抵達Kitsap半島。速限往往是50-55英里的華盛頓鄉間公路,在穿過小鎮時得乖乖減速到25英里,將車聲劃破小鎮寂靜的騷擾減至最低。在Hood Canal浮橋之前,座落著一個極為迷你的小鎮Port Gamble。這天小鎮裡迷人的木造房舍和滿樹的秋色,吸引我們停車拜訪。在冰河形成峽灣邊的Port Gamble,開創於1853年,曾經是繁榮一時的磨坊小鎮。現在的它,除了是National Historic site,也成了以恬靜小鎮風情吸引旅人駐足的所在。
IMG_0035
我們在小鎮臨海的街上漫遊。當年的雜貨店還在繼續運作之中,其餘的老房子也改成古董店、Day Spa和茶屋來吸引城市來的人,這似乎是現代小鎮的生存之道。一家毛線專賣店,藏身在曾經是消防隊的小紅屋中。
IMG_0030
推門進去,屋內是各種色彩鮮豔的毛線和毛織品。籠罩著斜斜秋陽的店面和觸感柔順的織品,給人一室的溫暖。最有趣的,是店裡擺放著好幾部老紡車。它們的造型,不就是小時候看的格林童話中與女主角命運息息相關的物件之一嗎?
IMG_0038
走出十分吸引人的毛線店,發現後方的草地依舊充滿綠意,其上的紅色穀倉和背景的藍天,交織出我心目中最美國的田園景色。
IMG_0061
我們一行人來到掛著茶屋招牌的小屋前,大夥都是很愛探訪各地糕點Cafe和茶店,見到這樣一個機會當然不想錯過,進去瞧瞧吧!
IMG_0043
茶屋前滿地落葉的馬路邊,停著兩部重型機車。不禁好奇,在充滿英式氣息的茶屋裡,現在會有兩個身穿黑色皮衣又身材魁武的大漢,端著骨瓷茶杯細細啜飲紅茶嗎?那該是幅多麼有趣的畫面啊!
IMG_0054
進去一看,我們猜得沒錯,真的有兩個此身裝扮的男女正在氣氛溫馨的茶屋裡享用早餐,那一身戶外打扮的我們也不會太格格不入了。
IMG_0047
在美國來份英式High Tea,往往價格不婓。入了座,看看菜單,既然大家都已用過早餐才出門,那就點一份Breakfast Tea,三份Cream Tea,一起分著吃吧!
IMG_0049
我們的茶點放在三層點心盤上被送上桌,最上層是Devonshire Cream、Lemon Curd、 Strawberry Preserve和Fruit Tart,中層是檸檬和Cranberry Scone,最下層是Quiche Florentine。
IMG_0051
當然,每個人有一大壺各自選擇的茶。這是我見過最大的茶壺,一隻手還拿不動呢!這家茶屋的茶點味道不錯,檸檬口味的Scone尤其好吃。
IMG_0044
這家茶屋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戴上店裡提供的各式帽子喝茶,想像自己是愛戴帽子爭奇鬥豔的英國仕女。Didi和我試戴一頂又一頂帽子,玩得不亦樂呼。不好意思放Didi與她超眩帽子的照片,就拿自己當模特兒吧!我的這頂帽子,是JY幫我選的、佈滿花飾的草帽。如果可以穿上維多利亞式的服裝,應該會更有意思。
IMG_0059
好喜歡這樣的一個早晨。在明亮的陽光下,慢慢品味一壺好茶,與好友愉快地交談,真的是從裡到外都溫暖呢!把早餐茶當午餐享用的我們,有時只是無言地望著窗外的秋葉,也許大家都想擁有這一刻吧!許久,才起身將自己再度投入那令人心醉的秋色之中,繼續這天的小鎮之旅。

未完待續。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當個Field Biologist的一天

標籤:

10/27/2007

黏人的小胖胖

應小Fy粉絲要求,來幾張大小姐的近照吧!
IMG_0041
當季節進入秋冬,明明穿著一身如兔毛般柔順的毛大衣,小Fy還是很怕冷。不僅喜歡靠著人取暖,胃口也變好。每天把一盤乾飼料吃光光,一副努力增加肥油準備過冬的樣子。本來以為出了一趟遠門她會稍稍消瘦,但不知是不是幫我們照顧小Fy的Blueyacht和Didi太愛她(十分感謝你們的幫忙),我們一進門看到小Fy,就驚呼她又變成一隻小胖胖了!
IMG_0042
看著坐在沙發上享福的肥貓,就很想鬧鬧她。
IMG_0038
看JY的點穴工夫!
IMG_0039
哼,誰怕誰,我的牙齒比較利!
IMG_0048
伸出手,一副你們不要吵我的意思。
IMG_0057
不要再鬧我了啦,斜眼瞪你喔!
IMG_0056
人家只想要窩在馬麻腿上取暖嘛!

小Fy除了會咬人這個缺點改不掉外,其實是隻很棒的貓。年紀越大越黏人,尤其天氣冷的時候喜歡坐在人大腿上(褲子質料以牛仔布最佳,絨布褲也可以接受,最討厭直接坐在光光的腿上)或肚子上,或是在床上跟人搶被子和睡在人的兩腿之間,讓人無法翻身。把拔馬麻不在家的時候,不會鬧脾氣,也不會在家裡撒野。見到主人回來,還會跟前跟後。對她使個眼神,就乖乖跟著上樓。拍拍沙發,就會跳上來坐在你身邊。誰說貓不理人的,我家小Fy可是越老越愛跟主人親近的呢!

小Fy日記簿上一篇“幸福

標籤:

10/26/2007

跟著德朵夫人去旅行—德朵夫人的「小」不列顛

IMG_0001
去年看了2005年版的電影傲慢與偏見後,深深著迷於珍奧斯丁筆下的英國田園風光。上網搜尋這部電影的相關訊息,發現了一篇有關電影拍攝場景、名為“跟著「傲慢與偏見」去旅行“的文章,來自於一個叫做德朵夫人@五光動物園的部落格。文章當中動人的照片,讓我重溫了電影畫面,也對這位德朵夫人好奇了起來。

在她的部落格潛水了一陣子,一篇篇文章無法自拔地欣賞下去,真的挖到了寶呀!德朵夫人的文筆平易近人不說,配合文章的一幅幅照片可真有質感,在眾多部落格中獨樹一格。與攻讀建築博士的先生老P旅居英國雪菲爾的德朵夫人,不僅用心紀錄下他們在英國的生活體驗,幾年下來更拜訪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等地的大小景點;還三不五時來趟歐陸大旅行,足跡遍佈荷蘭、比利時、廬森堡、德國、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瑞士、捷克、匈牙利、義大利、列支敦斯敦、丹麥和瑞典等國(真是太會爬爬照了,光是打這些國名就好久啊!),讓希望再度踏上歐洲土地的我好生羨慕。除了旅行見聞外,她也常分享見解獨具的藝文心得。曾經做過綠蠵龜研究的她,對龜有無可言欲的感情,喜歡收集烏龜造型的玩意。她喜愛龜族的程度,從她的筆名德朵夫人就可以看出。部落格中更闢有“烏龜收藏“專欄,展示最新烏龜戰利品。許多忠實讀者更是不時“進貢“,各式各樣的龜因此紛紛爬往雪菲爾,住進德朵夫人的龜之國度。她家有一隻龜,就來自西雅圖哩∼

當我發現這個天地的時候,德朵夫人的部落格界已經是個有名的大站,擁有遍居世界各地的廣大讀者群,她的歐遊文章也常見於台灣的各報章雜誌。也因為出了名,這個部落格還為她與老P帶來許許多多生活的驚喜。德朵夫人的部落格有無與倫比的魅力,讀者藉著她筆下的文字,和她從觀景窗望出去的視線,分享了她的生活。即使是一張照片,都有故事、都能吸引讀者留言,可見其讓人上癮的力量。這麼精彩的部落格和美麗的照片,深深吸引了我。她的許多想法,也常引起我的共鳴。也許這樣說有點往自己臉上貼金,但總覺得我們部落格的調性很合呢!雖然難以望其項背,卻不可諱言地砥勵了我,把平常只放在腦海中的感動也付諸文字與影像,跟著努力blogging起來。

經過多年的耕耘,德朵夫人終於在今年八月出了書—德朵夫人的「小」不列顛,收錄了這幾年他們夫妻倆在英國旅行的文章與照片,真的很為她高興。抱著一本自己的作品,應該很興奮和感動吧!身為她的讀者,在八月書上市後就每個星期往西雅圖城內的中文書店跑,希望也能趕快分享她的喜悅。最後,終於在兩個星期前的台北行,從台灣親手抱回了這本書。這是一本德朵夫人與老P英國私房景點遊的書,文筆和影像保持她部落格中一慣的清新風格,讓人也想跟著德朵夫人去旅行呢!

來不及參加之前德朵夫人舉辦的吉祥物與書的攝影比賽,就以我身邊僅有的兩隻龜,來恭喜夫人新書出版囉!

藝文手札上一篇“ 請投我一票—武漢小三生的民主實驗

標籤:

10/25/2007

請投我一票—武漢小三生的民主實驗

什麼是民主?什麼是投票?

當你問一個生活在共產國家的小學生這兩個問題,得到的答案和表情是:

什麼?我不知道。

昨夜在美國公共電視頻道上發現一個由中國導演所拍攝、名為“請投我一票(Please Vote for Me)“的紀錄片。探討一群從來沒投過票,也不知民主為何物的武漢小學三年級學生,第一次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選出班長的故事。因為題材十分有趣,不用看字幕又可以聽得懂影片內容,就興致盎然地看了下去。

看完一個小時的影片,JY與我從頭笑到尾(不是取笑喔!)。只因為這實在是一部許多台灣人看了都會會心一笑的紀錄片(西雅圖這個週六凌晨三點半會重播,其他地區的朋友趕快查詢當地的播出時間),只差沒有馬上打開電腦敲下我的心得感想而已!

大家都知道,在講求民主專制的中國,基本上沒有所謂以投票方式選出地方與中央政府領導人或是議員這件事。連小學生每個班級的班長,也是由老師指定的。如果突然讓一群從來沒經歷過民主制度的小學三年級學生,投票選出他們的班長,會發生什麼樣的事呢?這就是本紀錄片導演、也是武漢居民的陳為軍想問的問題。陳連絡了武漢的常青小學,得到校方和家長同意後,找了三年一班的八歲學童當作這個民主實驗的對象。為了能夠之後的討論,我只好先來描述劇情。

影片一開始,就是三年一班的張老師跟學生解釋何謂民主,並宣佈新學期的班長將由全班學生投下神聖的一票產生。候選人有三位,是由老師決定的羅雷(前兩年都擔任班長,爸爸在警察部門工作的小男生)、許曉菲(來自單親家庭的小女生)和成成(父親是工程師)。每個候選人得以自行選擇兩個同學來當競爭小幫手。在投票之前,候選人將經歷三項競選活動—才藝表演、候選人彼此之間的辯論和最後的演講。

從最開頭的才藝表演,就可以發現三個候選人的個性和各自父母的投入程度。成成是個家裡的小霸王,選擇歌唱當作才藝表演的項目。羅雷還蠻大方的,中氣十足地以一曲長笛版的梁祝想要贏得同學的支持。許曉菲則是個害羞的小女生,在媽媽的鼓勵下選擇長笛表演。結果到了才藝表演那天,許曉菲在上台前就被在台下不斷叫囂和鬧場的成成和他的小幫手弄哭了,哭哭啼啼地完成長笛演出。老師不得不出面,要成成和小幫手向許曉菲道歉。成成一邊掉淚一邊跟許曉菲說對不起,也將哭成一團的兩個小幫手推去跟競爭對手道歉。可是他似乎沒學到哪裡不對,還覺得自己是被冤枉的。等到羅雷上台吹長笛和高歌一曲安可的時候,他又在台下大喊“走音了啦!“之類的話語。紀錄片並沒有播出羅雷的反應。成成自己上台唱歌的時候,影片也沒描述另外兩個候選人的反應。

才藝表演後,許曉菲因為之前的經驗而有意退選,媽媽只好一再鼓勵她。成成則是到處拉票,跟同學說“只要你選我,我就讓你當副班長或是XX股長“。羅雷眼看對手聲勢日漸上升而有危機感,他的爸爸因此決定招待全班同學去搭乘單軌電車,以搏回民心。這一趟單軌電車之旅,果然讓羅雷支持度上升,成成也開始嚷著不選了。但他是個相當“成熟“的孩子,決定與許曉菲策略結盟,一起對抗羅雷的攻勢。成成還私下做民調,問同學們要選誰。

第二個辯論活動,主要是候選人兩兩在台上互指對方的缺點有哪些,並為自己辯護。活動開始之前,所有候選人的家長都變成智囊團,為孩子想招數,有時候幾乎變成是家長在選舉。這一個項目,對伶牙俐齒的成成較為有利。他反應快、口才又好,常常叫對手說不出話來。他說“班長應該是班級的管理者,而非領導人“。羅雷則因為有爸爸獻智,而稍有招架之力。害羞的許曉菲,又是被成成釘在台上。

投票前的演講活動,則又是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何時該舉手,何時該鞠躬,全照爸媽撰寫的劇本進行。成成的爸媽幫他寫了充滿大人口吻的講稿(其實內容早已超過班長這個職位)。羅雷的爸爸則是看在中秋節快到了,而為全班學生準備了美麗的小禮物,要他在演講過後發送給大家。影片沒有描述許曉菲的準備過程。

演講過後,就在發放選票,學生在自己座位上圈選候選人,唱票和計票達到活動尾聲。羅雷以壓倒性的票數贏得選舉。另外兩個候選人和他們的小幫手則在座位上哭成淚人兒。影片就在候選人互相握手後結束。

不知來自對選舉過分狂熱的台灣的各位,是否從中看到許多熟悉的場景呢?我沒有要對這些從未經歷過民主的孩子和他們的爸媽做價值判斷,而是以他們的行為來看民主制度和競選活動。這些沒有什麼投票和競選經驗的大人與孩子,為了競選班長所用的“手段“,可以說是全出於本能。為了勝選,以小動作攻訐對手、淚水攻勢、民調、開選舉支票、招待選民出遊或送禮,和不同陣營間的合縱連橫,不用學習馬上就出籠了。原來,這些全是人性啊!中國政府不採行民主制度,最常用的理由是十多億的居民教育不夠普及,所以無法了解和推行民主。但從小三生的民主實驗可以發現,民主的制度其實不用學習就自然可以進行。真正的問題在於,伴隨民主制度的規範是否健全。民主並非找幾個候選人毫無遊戲規則來競爭,大家最後投個票就好了。不管是美國還是台灣,為了勝選,候選人及其陣營往往遊走法律邊緣。即使法律規定選舉活動該如何進行,小三班長選舉中出現的競選手法,還是不斷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我絕非以此來懷疑或否定民主制度,而是從這樣的實驗當中感嘆人性無所不在。只要對自己有利,大家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小三生就像大人,大人政客也像孩子。最近看台灣的政黨惡鬥,就越來越覺得兩黨像在辦家家酒,像小孩般做些極其幼稚的舉動。這些政客們實在應該看看這部片子啊!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政客有自省的能力,他們也就不會被叫政客了。

片中這些不當的競選手法,在節目當中並沒有見到老師加與干預和指正。實在很好奇三年一班學生選舉過後的感想是什麼?老師是否帶領全班學生討論?從公共電視所設關於本節目的網頁發現,這個紀錄片因為題材過於敏感,所以並未在中國上映,只有成成和他媽媽看過而已。成成說,他學到的事是在大眾之前講話要更勇敢。他媽媽則認為教育孩子政治並沒什麼不對,以投票方式選出班長是件好事。實在很好奇,如果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會如何選舉呢?大家都來買票?還是訂立明確的規範?

從這部紀錄片,也可以很直接看到中國一胎化政策對教育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寶,備受呵護。為了選班長,爸媽可以幫孩子寫講稿,擬定競選策略。但孩子可不見得領情,抱怨背不起稿子,還要爸媽“滾!“,這樣的話都說得出口,也不見父母責備。為了勝選,招待全班學生出遊和送禮都願意做。這也許是透過家長職務之便,但未免有特權的嫌疑。在這麼多人口的國家,從出生就開始一生的競爭,每個有能力的人也許必須以踩在別人頭上的方式往上爬。實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這是一部節奏輕鬆的紀錄片,在公共電視的Independent Lens節目中播放。以純真的孩子當作民主實驗的題材,實在很有創意,也發人深省。既然這部片因為題材太過敏感,所以不能在中國播放。那它當初怎能准予拍攝呢?網頁中完全找不到對這個的解釋。不管如何,這絕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片子,強力推薦給大家。

藝文手札上一篇“你也有非客尋的祕密嗎?

標籤:

10/24/2007

捷運板南線上的時光之旅

IMG_0281
最近幾次回台灣,發現台北市又在大興土木,正在建造新的捷運線。第一次搭捷運(或是地下鐵)是在香港,當時對這種又快又方便的運輸方式印象深刻,覺得那是進步城市的象徵。在台北捷運通車前,能夠以地鐵享受在一個城市探險樂趣的,往往是出國旅行的時候。在日本、新加坡、維也納、倫敦、芝加哥或是紐約,站在各國售票機前研究買票方式並成功抵達目的地,是一件很有成就感又十足旅行味的事。大概因為如此,這幾年回台灣乘坐捷運從空中或地底穿梭台北,總讓我想像自己是在台北旅行呢!因為出國唸書而從一個台北居民變成一個假想的台北旅行客,讓我有機會從不同於以往的眼光來看這個城市,去發掘一些住了幾十年卻還未踏上足跡的角落。

貫穿台北東西的捷運板南線,可以說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時光隧道,帶著人們從台北曾經繁華的地段,通往當今這個城市最新興的區域。這條城市交通大動脈的西端,有台北市香火鼎盛的二級古蹟艋舺龍山寺;東端,則座落著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搭乘板南線,可以見證台北東西區的興衰。十分鐘前還在最進步繁華的東區,十分鐘後則馬上走入散發著濃濃歷史氣味的萬華,十分有意思。
IMG_0001
其實我很不喜歡為了證明什麼,而興建一些所謂世界最X的建築。那根矗立在台北盆地東端的大棒子,怎麼看都礙眼。要說它代表台灣,我說什麼都不能認同。會來到101的腳下,其實是為了到附近的新光三越信義店,去看台灣鳥類的攝影展。在等待百貨公司開門前,誤打誤撞來到101附近的眷村遺跡“四四南村“。星期天的早上,一個爸爸帶著女兒在眷村的廣場上練騎腳踏車。一抬頭,這樣一個老舊的社區與其背後高聳入雲的台北101,形成強烈對比。
IMG_0004
眷村文化也算是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卻是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我完全不知道在光鮮亮麗的台北東區,座落著這樣的一個村子。眷村的居民現已遷離他處,但這座台北市第一個眷村卻被保存了下來,見證歷史的一頁。現在的四四南村,在2003年後成了信義公民會館暨文化公園。
IMG_0006
眷村內狹小的後巷。巷外的明亮處,則是嶄新的建築。曾是軍眷住家的房舍,現變成展示眷村文化與藝文活動的場地。不知在四四南村長大的孩子回到此處,還找不找得到他的童年?
IMG_0011
離開四四南村往101的方向走去,驚奇地發現在世貿中心前竟然有塊菜圃。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台北市,而且還是地價昂貴的東區,每年有各式各樣國際展覽的世貿之前,還存在著一塊荒地,實在是太過後現代的場景了。這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IMG_0025
在捷運線的另一端,則是舊稱艋舺的萬華。艋舺,本是世居當地平埔族人用來稱呼往來於淡水河上的獨木舟。當清雍正年間漢人移居至此與平埔族人交易農產品,就以艋舺當作此地地名。為了在異鄉能夠有神明的庇佑,確保屯墾的安全,1738年福建移民在此興建了龍山寺,恭奉觀世音菩薩。經過清朝、日治時期到現在,龍山寺多次重修,現為日字形的格局,由前、中、後殿以及左右護龍所組成。寺內的神明,也陸續加入了媽祖、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等諸神,所以是一間佛、道教和民間信仰組成的寺廟。龍山寺內有極具藝術價值的石雕、泥塑、交趾陶等裝飾。來到這裡除了上香祈求神佛祝福外,值得慢慢品味傳統廟宇建築之美。現為國家二級古蹟的龍山寺,香火鼎盛,也成了國內外遊客來到台北必訪的地方。這裡,也跟台灣的民主化有密切的關係。

很久沒來龍山寺走走了。離開了嶄新的台北東區,JY與我想看看老台北。星期天的午後龍山寺非常熱鬧,廟埕中來了一隊日本觀光客。
IMG_0042
這天有法會,寺裡誦經聲不斷,許多信徒就著線裝佛書誦經,虔誠膜拜。
IMG_0019
一直很喜歡台灣廟宇內外懸掛的大燈籠,帶給我安定的感覺。
IMG_0044
前殿天花板內的藻井呈八角形,有複雜的雕工。
IMG_0041
雖說萬華是台北的舊市區,老舊房子較多。但寺旁的玻璃帷幕建築,清楚地告知今夕是何夕。
IMG_0043
寺門上的黑面門神。我覺得這尊門神的五官十分不東方呢!

從香煙繚繞的龍山寺買了兩個香火袋,過了香爐後帶在各自的身上,祈求諸神們保護我們的平安後,步出寺門。寺前廣場有電梯通往地下商店街。不知從幾何時,台北捷運的周邊,紛紛設立了地下街。除了龍山寺外,台北車站、淡水線靠新光三越南西店一帶(地下書街,書不全但很便宜)和板南線在敦化南路附近,都有了像地下城市般的商場。是因為台灣太熱、地方太小嗎?怎麼也出現了地下世界了呢?這些位居地下的商店不見得多高級或多具可看性,走在其中頗有末世紀的感覺。

沿著板南線穿梭新舊台北,真的可以感受這個城市的多樣,處處都是驚奇。讓我每次回到這裡,總是迫不及待地為悠遊卡加值,背上相機出門探險去呢!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大寶庫一座—國立故宮博物院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