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2006

華盛頓沙漠抓鳥之旅之二


這個星期都是好天氣,實驗室趁著這個好機會,再度出動抓鳥,我排到星期三的班。
忘了說上星期去抓鳥的那次,華盛頓州西部在下雨,在I-90州際公路上一路雨勢不斷,無法好好欣賞沿途Cascade山脈和跨過山區後的沙漠風光。這天萬里無雲,決定再次帶相機出門,記錄沿線風景。


過了海拔3022英呎的Snoqualmie Pass,便逐漸進入水氣缺乏的沙漠地帶,沿路都是一片枯黃的草坡和丘陵,只有農地才偶見綠意。


往南行時,還可見到遠方終年積雪的雷尼爾山南麓。



來到了佈網處,沙漠的乾草原被太陽照射得一片金黃,而天空是藍到不能在藍。看來今天將會非常辛苦,得在大太陽下工作一整天,飲水可能帶得不夠。
架好了霧網,等待白冠麻雀到來的同時,我也拿著相機隨處拍。













乾涸的溪澗邊有上次在火口湖看到的鮮豔黃花。





















網邊的矮樹叢上結著可愛的紅色小果。

當然,觸網的鳥不只是白冠麻雀。就來介紹一下抓到的其他鳥好了!這天,我放了好幾隻金冠麻雀(Golden-Crowned Sparrow)。體型和大小都和白冠很類似,但頭頂是金黃色的。


也有很令人頭痛的Spotted Towhee。長得跟知更鳥(Robin)很像,但翅膀是花的。最特別的是,它有一對嚇人的紅眼睛。要將牠們從霧網解下來,會狠狠地咬人!

還抓到兩隻Ruby-Crowned Kinglet。牠們幾乎是美國最小型的鳥,只有十公分大,很像台灣的綠繡眼。一身綠色的羽毛,因頭頂有撮紅毛而得名。

最後,是我們最不想見到的加州鵪鶉(California Quail)。跟鴿子一樣大的牠們,會發出像“Chicago“般的叫聲。在黃昏回到矮木叢時,常會聽到牠們此起彼落的叫聲,和巨大的翅膀拍動聲。如果不小心觸網,得趕快解開。不然這麼大的鳥可是會把霧網給扯壞的。


在野外一天,讓人可觀察光線和風景的變化。現代人除了特別去觀日出和夕陽,大概很少有機會觀察一天的光線變化吧!就在太陽逐漸西沈,可以看見附近的丘陵慢慢出現陰影。之後,陰影越來越大,直到大地一片漆黑為止。讓我體驗到天地的廣大和這片土地的脈動,有一種十分貼近土地的感覺。一直希望工作能有機會貼近大地,終於有這麼一天。將來,我的研究也要更接近台灣的土地。
今天是個豐收的一天,在天黑後由我開著四輪傳動的旅行車將兩籠鳥、實驗室助理和研究生,加上助理的狗載回西雅圖。萬里無雲的一天,入夜後滿天星斗。幾乎是一路對著高掛天際的北斗七星開在無車的I-90上回家。感覺很特別,好像古時航海的人,藉由星座引航一樣。只是我要穿過的是山而不是海,平安地將一車人與動物送回西雅圖。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二號公路上的小教堂

9/27/2006

我家門前曾經有條天鵝河


住在安亞伯的幾年搬過幾次家(這似乎是留學生必做的事),都是往樹多環境自然的地方去。其中住了四年的公寓,除了離醫學院近、走路就可上學的好處外,我們相中了社區邊有條河流過的風景。小時候總是唱著不切實際的“我家門前有小河“的兒歌,終於有實現的一天。
雖然臨河的這一頭都是單人房,沒有我們要的雙人房公寓,無法真正住在河邊。但,每天上下學可以沿著河邊走,一路東張西望欣賞風景,已經夠棒了!
這條Huron River,一年四季都有許多水鳥在此活動。最高峰,該是秋冬大群水鳥南下過冬的時候。數量最多的,是加拿大鵝。牠們似乎看上了Huron River在我家這段流域水流平穩,這些大鵝們常聚在這裡過夜,白天再到其他水域覓食、活動。

從2003、4年冬天,我發現除了加拿大鵝之外,號手天鵝(Trumpeter Swan)也會光臨此地。號手天鵝是北美最大的原生天鵝,翼長超過七呎。一般分布在美國中西部和加拿大。早上上學途中發現七隻天鵝優雅地巡游河面上,真是驚喜!這一群中有四隻還是亞成鳥,身上羽毛還帶有灰色。一隻成鳥還被上了標,不知是什麼樣的研究。


有時牠們也會上岸休息。不太怕人,並不介意我拿著相機靠近觀察。

白色的身軀,配上河邊的積雪,在黃昏的河邊帶來一股寧靜的氣氛。
這裡,看到了美國為保護河川的用心。一條從一個十萬人左右小城穿過的河流,沿河都是公園和帶狀綠地讓民眾休閒、運動。可以沿著河邊好幾英里的步道騎腳踏車、散步、賞鳥、慢跑和溜直排輪,或是在河裡划船。這都是我們最常做的休閒活動。而這條河水乾淨,也沒被水溝化,每年還會有義工從事淨河工作。如果在台灣,這樣的河川可能不是水溝化、變成親水公園,就是在河邊,甚至是河床上蓋了所謂的頂級毫宅了吧!
現在在西雅圖,家門口是沒有河了,但從窗戶可望向華盛頓湖和遠方的Cascade群山。聽說在冬天的Skagit Valley也會有南下過冬的天鵝出沒,到時候一定要去欣賞牠們美麗的身影。

與動物相遇手札上一篇“蝴蝶!蝴蝶!蝴蝶!

9/26/2006

二號公路上的小教堂


來往華盛頓州穿越Cascade山脈的二號公路幾次,都會注意到過了Monroe不久,路邊田野旁的一座小教堂。這次經過,決定下車瞧瞧。
我和JY都不是基督徒,所以是純好奇,想看看這個像台灣路邊土地公廟的迷你教堂裡面是什麼模樣。木造的教堂,有著白色的外觀和教堂都會有的尖塔。小小一棟,靜靜矗立在路旁的玉米田邊。
以往到教堂的機會不多,只在安亞伯參加朋友婚禮時去過當地的教堂二次,和聽UMS主辦的合唱或古樂音樂會時去了幾次安亞伯的聖方濟教堂。只記得椅子很硬很難坐、朋友教會牧師講的道很另類和看到朋友在他們自己的婚禮感動到流淚,我在台下也跟著淚水直流。

打開門,小教堂裡面一塵不染,有兩排小小給教眾的座椅,還有個十字架和講道的台子在前方,看來是該有的都有了呢!不過,大概是塞不下唱詩班了。雖不是教徒,但很喜歡基督教以唱聖歌的方式去體驗、傳達宗教。那樂聲迴盪在教堂內,總是特別讓人感動。

不知什麼原因而蓋了這座迷你教堂在路邊?是給農人祈禱秋收豐富,還時讓過往的旅人祈求旅途平安的呢?在這個基督教強盛的國家裡,這個小小的路邊教堂應該可以將上帝的福音帶給信祂的人吧!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華盛頓沙漠抓鳥之旅

9/24/2006

華盛頓州的山中明珠—Blanca Lake


下了一個多禮拜的雨,大家已經嚷著快得憂鬱症了(這樣怎麼渡過西雅圖的冬天雨季啊?),終於在週末放晴。我與老闆月底要申請的計畫也寫得差不多了,所以決定再度出門爬山去。進入秋季,日照逐漸變短,大概不能去太遠太長的路線。看了看我收集的步道書,選了條距離西雅圖65英里的Blanca Lake步道。看看我部落格的記錄,我們在六月初開始在華盛頓州健行。從那次起,我們立下了今年在山區下雪前要爬15條路線的願望。因為工作和天氣的關係,加上今天這條,到目前為止將會完成十條路線。不知在雪下下來之前,我們來得及再爬五條嗎?
Blanca Lake位於二號公路上。二號公路是我在華盛頓州最愛的一條公路,只有兩線道的公路風景優美,沿著溪谷一路往山裡去。我們上次來此是去爬另一個我極愛的湖—Lake Serene。從西雅圖出發,沿著522號公路往東北行,在Monroe接上二號公路,在公路的35英里處左轉進森林路63號,續行17.3英里便會抵達Blanca Lake的登山口。這條森林路沿線都鋪著柏油,相當好開,只在最後二英里處變成泥巴路,所以不會太傷車。
步道口海拔1900英呎,由此去3.9英里便會抵達海拔4000英呎的Blanca Lake。所以也是一條我們平常習慣距離的路線。話雖如此,這一路上去,是連續不停的三英里上坡路,完全在森林裡穿梭,毫無視野可言。爬了一個夏天的山,體力已經練得不錯,二個星期沒爬山,連續上坡爬起來也不太會喘。但是我不喜歡走在沒有視野的老森林裡,而比較愛有高山草原的稜線區,風景多變,可看群山和野花。這種森林裡的上坡路,會讓人不知到底爬了多遠。話雖如此,走在森林裡的我們還是張大眼睛、豎起耳朵,看看能不能發現有趣的東西。而且這段步道沿路有針葉樹的落葉鋪著,除了偶有倒樹得手腳並用好穿過之外,一路走起來相當舒服。

九月底的森林,在下了多天的雨後充滿水氣,森林底部常可見各種蕈類生長。野花已經不常見,今天的“新種“是腐生植物Coralroot的果實。

潮溼的森林裡也長滿了苔蘚,在陽光照射下異常鮮綠!

爬到海拔4650英呎的山頂,是眺望這一帶最高峰Glacier Peak的好地方。常在這附近爬山時看到它的身影,今天大概是最接近它的一次。不知是否已經開始下雪,它的山頭看起來一片純白,好美!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並不在步道的最高點,而是從此去再走0.9英里的陡峭下坡路!

在下坡之前,路旁有個圓形的小湖Virgin Lake,算是之後Blanca Lake的預告。這個小湖湖水並不清澈,但在早上陽光的照射下,有些角度可以倒映著一旁的針葉樹,和遠方依舊帶雪的山頭。覺得池裡的倒影幾乎比實體還美呢!
















之後的下坡路,真不是普通的陡,加上連日下雨,讓步道又溼又滑,而沿路錯至的樹根和石頭又多,我們幾乎是一路摔跤走下去。

就在走到腿軟的時候,一個碧綠色的大湖幾乎以變魔術的姿態蹦出我們眼前!這就是Blanca Lake啊!這個群山環抱的大湖,湖的頂端有條哥倫比亞冰河(Columbia Glacier)注入,湖的南端則有條小溪流出。雖在夏末秋初冰河縮退不少,但還是可以看到冰河的蹤跡和它創造出的U形谷地形。

如果你曾經到過夏天的落機山脈班夫國家公園,一定看過那碧綠色的露依絲湖和其頂端的冰河。我覺得這裡像極了露依絲湖的風景,雖是縮小版,但風景可說是毫不遜色呢!













我們沿著步道下到湖邊,坐在湖邊枯木上午餐,欣賞這湖光山色。不管在台灣或美國,要賞美景,就是得勞動自己的筋骨到山裡去,那收獲絕對是無價的!九月底的山上,登山客不多,可以安靜地享受這美麗的一刻。













回程,得先手腳並用爬上那滑溜的陡坡;之後,便是一連串的下坡路。走到半路,發現一隻不怕人的啄木鳥Hairy Woodpecker就在步道上方的樹上啄啄啄。啄了半天也沒見到牠發現什麼蟲。但實在佩服牠那不怕震動的腦袋!

將近四點回到步道頭,此時陽光已經照不進森林裡了,但竟還有人要往上爬!看他們的裝備不像要露營,甚至連背包都沒背。這個時間上山,不就得摸黑下山了嗎?不解!除非故意安排,我是不會在下午爬山的,這樣壓力太大了。
回家路上,還在路邊水果攤買蘋果和玉米當今天的晚餐,真是健康,也很有在台灣鄉間旅行的味道呢!

華盛頓州Hiking手札上一篇“我們爬上了雷尼爾山......旁的Burroughs Mountain

9/23/2006

我的貓咪收藏—小Fy的點心罐和水盆


剛養小Fy那年秋天,在生物系當GSI(Graduate Student Instructor,別的學校大多叫TA),每天忙的要死。有天帶完當天的實驗課,看到JY喜孜孜地帶回一包東西。正以為是JY慰勞我辛苦的小禮物,打開一看竟然不是給我的,而是給我們家女王的!!是一套有貓咪圖案的點心罐和水盆。從此,小Fy的水盆就是這一個了,而點心罐裡也總是裝滿Treat。到底這算是我的貓咪收藏,還是小Fy的啊?
不過,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都知道帕伐洛夫的狗吧?就是狗看到食物會流口水。當食物出現前總是配合鈴聲的話,幾次以後狗只要聽到鈴聲(沒有食物)也會流口水。這叫做古典條件制約。每次打開小Fy的點心罐,都免不了會“ㄎㄧㄤ“一聲。不知從何時起,要喚起小Fy的注意,只要碰碰點心罐發出聲音,她便會飛奔而來,等著吃她最愛的Treat。古典條件制約,不用刻意做實驗,也在小Fy身上發生。讓我們這些生物/心理/神經科學家體驗到理論生活化的一面!

我的貓咪收藏上一篇“美國的木製貓咪擺飾

9/22/2006

Live From Lincoln Center


如果你在美國住過,又像我一樣愛看公共電視和喜歡古典音樂的話,大概不會錯過公共電視“Live from Lincoln Center“,這個現場轉播紐約愛樂音樂會的節目。人不在紐約,或是沒錢買票,坐在家裡客廳就可享受世界一流的音樂演出。

上個星期剛好看到今年音樂季紐約愛樂的開幕音樂會,由指揮Lorin Maazel帶領紐約愛樂,加上鋼琴家Emanuel Ax和Yefim Bronfman,演出貝多芬的愛格蒙序曲(Egmont Overture)和第三號交響曲,以及莫札特的降E調雙鋼琴協奏曲(Concerto for Two Pianos in E-flat )。

我相當喜愛現任指揮Maazel厚實的風格,紐愛的功力也毋庸置疑,曾在安亞伯聽過他們的現場演出,通常都可使聽眾獲得極大的滿足。這天的演出也相當成功。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場休息15分鐘時,公共電視播出他們前一天彩排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的片段。這個彩排,激起我許多的回憶。

我在高中時加入學校的樂隊,只因為對音樂的熱愛,和從小的願望。小時候看到國慶日表演,樂儀隊們穿著迷你短裙和小甜甜式的長統白馬靴,精神抖擻地演出拋槍表演,實在是羨慕不已。暗暗立下心願,如果考上前三志願,一定要加入樂儀隊!

經過暗無天日的國中三年,終於如願考進總統府旁的學校。高一成績夠好,足以讓自己加入樂儀隊。當時想,加入樂隊學會某一種樂器,以後一輩子都可以玩這個樂器,而儀隊只是一時風光,畢業後就沒了,便決定加入樂隊。當初是想學薩克斯風的,但是這個處處沒自由的學校,將我指派去一個從來沒聽過的樂器—巴里東(Bariton),那是什麼東東啊!?

原來巴里東正式的名稱是上低音號,是個比低音號高一個八度的銅管樂器,與長號同音域,但音色溫柔多了,通常只在管樂團和現代音樂作品見得到它的身影。既然如此,便硬著頭皮學吧!吹久了,也愛上它。如果要抱怨,是它實在有點重,只好自嘲是猶抱巴里東半遮面。

高二那年到處表演,到了高三大家都要用功準備考大學去了,表演除了國慶之外幾乎都停了。但這時也是加入所謂樂隊小班的時候。樂隊小班是室內管樂團的形式,就像管絃樂團一樣,大家坐著演奏比較“古典“的曲目。啊!這才是我想要的,當然要加入囉!樂器也從三個按鍵的巴里東換成四個按鍵的粗管上低音號(Euphonium)。一樣的音域,但音色更美。在這一年裡,我們吹奏過古典管弦樂改編給管樂團的曲目,也玩過專門寫給管樂團的作品。從此進入與室外行進樂團不同的世界,真正開始享受音樂的美妙。

上了大學,發現與自己一樣無法忘懷吹奏音樂滋味的人還真不少。各個學校畢業的樂隊夥伴,紛紛加入校內的管樂團。每個星期五晚上在活動中心團練,在學期末於台北的音樂場地舉行期末音樂會,並在春天參加全國大專院校的管樂比賽。從那時起,真正發現自己在高中真的是土法煉鋼,需要再好好學期才行。因此拜了位轉唸音樂系的學長為師,重新系統性地學習Euphonium。大學時代,每天都到活動中心報到,練個二個小時的樂器。到了大三,還托人到美國買了把專業級的樂器,並由於吹這個樂器的人不多而開始到各樂團當槍手,最後還考上了主要由北部大專院校音樂系學生組成的幼獅管樂團。說實在的,不是因為吹得好,而是當時台灣的音樂系沒有Euphonium的主修。

不知如何向大家形容自己在樂團內與大家共同做出美妙音樂的感覺?只能說,比純聽音樂還更讓人感動!你更容易融入音樂當中。尤其在幼獅,大部分的團員都是一路唸音樂班上來的“專業人士“,與他們一同做音樂,真是種享受。這個誤打誤撞的吹Euphonium機緣,讓以非音樂科班出身的我,得以在人生中的一段時期,一窺音樂界的世界。大學管樂團裡的一些學長姊、同學或是學弟妹,還因為太愛這個世界而轉唸音樂系去了呢!

所以當我看到紐愛彩排片段的時候,更加好奇會是什麼情況?其實和一般樂團的團練沒什麼不同。指揮告訴樂團他想走過哪一個樂章的哪一個樂段。不喜歡就馬上停下來,告訴某某樂器這段音樂該以何種方式表現,或是節奏應該如何。以這種方式聽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的慢板樂章,讓人更有感覺,覺得音樂有好多意含,好美好美!也不禁憶起在樂團的日子,如何在指揮不時飄過來的“關愛眼神“下,努力做出他想要的音樂。啊!真的好懷念。

在美國的第二年,我一個人努力地將我那重重的Euphonium從台灣搬來,想說有空可以自得其樂。但,忙碌的研究生活讓我吹它的次數兩隻手就可以數完!JY每次都威脅我,說再不練就要把它拿去eBay上賣掉!

Anyway,至少我的網路ID是Euph開頭的,就知道我還念著它!Euph是我樂器的縮寫,可不是植物的拉丁學名喔!

照片是大學管樂團在亞太管樂節時於香港的留影。

藝文手札上一篇“來自安地斯山的聲音—Inti-Illimani

華盛頓沙漠抓鳥之旅


昨天與實驗室的研究生去沙漠裡抓明年實驗要用的鳥。將近半夜才到家,好累。
每年秋天,是我現在的實驗室去華盛頓沙漠抓明年實驗要用的鳥的時候。從事生物研究多年,用的動物都是跟廠商買就可以的大小白鼠。現在,實驗室用的物種是野鳥,得自己去抓才行。雖然大學的時候曾經跟著動物系和鳥會去福山做鳥的繫放調查,有一點點經驗,但往後幾年是徹底的實驗室內苦力,完全沒有出野外的經驗,算是大菜鳥一隻。為了訓練我和看看最近鳥況如何,實驗室的研究生Chris自願帶我先走上一遭。

我們目標的鳥種是白冠麻雀(White-Crowned Sparrow),每年秋天會從阿拉斯加遷徙到加州過冬,在秋天剛好會從華盛頓的沙漠經過。所以每年越過華盛頓西部的Cascade山脈到東邊的沙漠抓鳥,成了實驗室一年一度的活動。
我們昨天去的地方在Ellensburg附近,車程約三小時,是可以一日來回的地點。向學校租了一輛四輪傳動的旅行車,在中午出發,目標是抓黃昏準備回樹叢休息的鳥。
在開了一大段高速公路和沒鋪柏油的鄉下小路後,到了我們的目的地。舉目望去,一片枯黃的景象,雖還不至於是一片黃沙,但此地丘陵只有草叢和矮灌木叢的生長。

由於我們是今年第一批到此的人,必須先除草好架設抓鳥用的霧網。根據以往經驗,我們要抓的鳥喜歡在這裡的矮木叢過夜。因此,Chris先教我如何架設霧網。我們在矮木叢周圍,一共架設了五張大小不同的霧網。現在仍是季節剛開始的時候,應該五面就夠了。霧網只要陽光不要太強,鳥類不易查知它的存在,因此可輕易地捕捉“誤觸法網“的鳥。不用擔心,我們有取得聯邦和州政府的抓鳥許可,每年只抓下一年度需要的數目,不會對牠們的生存和生態造成太大影響。

為了吸引鳥上網,我們還架設簡易的隨身聽,不斷播放白冠麻雀的歌。通常這樣可以吸引牠們來一探究竟。

















我們在黃昏前便架好霧網,之後要做的事便是常常去巡網,將觸網的鳥解下網子,如果是白冠麻雀便放進帶來的籠子裡,其餘的鳥放走。這隻,就是白冠麻雀的成鳥。

這隻是白冠麻雀一歲大的亞成鳥,可以看見牠的白冠還不是白色的。我們這天抓的的白冠麻雀大多是亞成鳥,幾乎是成鳥的三倍。

有時,也會有其他的鳥上網。這隻是Cedar Waxwing,戴著小偷般的眼罩很可愛。
天一黑,鳥如果沒上網,也都回樹上休息去了。我們倆戴上頭燈,摸黑將網子拆下收好,啟程回西雅圖。結束一天的抓鳥之旅。之後(當然不是當天),還要辨認鳥的性別,公的留下,母的得帶回去放掉。
大家都說,雖然我們不算生態學家,但出野外捉鳥,已經可以說成了“真正的“生物學家了,而不是只在實驗室,每天跟細胞、老鼠奮戰的Bench Worker了。很興奮自己有這樣的機會,在科學生涯中體驗到兩個不同的研究世界。這比較符合當初想做生物方面研究的初衷。而且,可以親手抓著不同的野鳥,感覺真是新奇!
下次,我還要跟上過夜的抓鳥之旅!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 Mount Erie

9/20/2006

From Michigan to Washington


當初從台灣到密西根,為了方便在此長期生活,買了車也考了當地的駕照。買菜、旅行方便,秀ID時也少了許多麻煩。據說美國不同州對國際駕照認可的程度不同,有的三個月,有的半年,有的根本不承認!
現在搬到西雅圖,換了一州過日子,得把駕照和車牌從密西根的換成華盛頓州的。二月搬到此地,一直撐到九月初,才去做這件事,還花了我們一大筆錢(將近二百塊呢!)。
真是奇怪,明明是同一國,換個州就是這麼麻煩。這個美利堅合眾國,每個州各唱各的調,一點也不便民。當初聽說換華盛頓州駕照,還得重新筆試,想到就煩!還好最近改規定,直接去換就行了。抽了號碼牌排了好久的隊,只為了給他們看看我們的舊駕照,重填個人基本資料(身高體重眼球顏色),然後測一下視力,拍張新的大頭照,註銷舊駕照,就可先領到紙做的臨時駕照,真的一週後寄給你。
至於車牌,真是烏龍!上網看換牌規定,說什麼車要過磅秤重,然後去測排氣,才可換給你。上網找何處有地磅和最近的排氣站,一整個早上在西雅圖南北奔波。最近的地磅,在西雅圖南方的一個水泥廠裡,不仔細看還找不到。花了五塊幫卡美麗秤了體重,再去尋找排氣站。好不容易找到了,對方卻說我們的車還不需做排氣檢驗!只好往下一站前進。去了換駕照處,又告訴我們這裡只辦駕照,車牌要到附近的一間連鎖藥房裡辦!?找到了連鎖藥房裡的辦牌照處,對方只要求看舊牌照的登記證明和車子里程數,完全沒提到重量!那為何不在網路上說清楚,一早的奔波全部白費!
Anyway,拿到新車牌和新駕照後,我們正式從“密西根人“變成“華盛頓州人“了。

這就是我們新舊車牌的模樣。密西根是連接上下半島的吊橋,華盛頓州的是雷尼爾山。這些只是樣品。如果你願意,多點錢可以選個人化車號和不同的車牌樣式。很後悔當初在密西根沒去弄一個UM的車牌,唉,已經來不及了!至於華盛頓州,又不是UW的學生,UW車牌就不必了,有我們很愛的雷妞就行了!
補充說明:美國車牌跟人不跟車,所以我們那塊舊車牌,就擺在家裡當裝飾了。如果在美國住過越多州,那就可以一路收集各州車牌也是很有趣。但,我想回台灣開自己的實驗室,收集別的東西好像都比這個實在!
Images from: http://www.michigan.gov/sos/0,1607,7-127-1585_1595_1607---,00.html
http://www.dol.wa.gov/vehicleregistration/specialplates.html

生活隨想上一篇“無力感

9/19/2006

美西沙漠千里長征—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離開Death Valley前,我們先繞到這兩天過夜處Beatty和公園之間的一個鬼鎮Rhyolite瞧瞧。一路從LA東來,沿途都有一些通往鬼鎮的牌子。這些人去樓空的小鎮,大概都是掏金時期的產物。當礦產衰竭或是根本挖不出東西的時候,便被拋棄。這些沙漠中的小鎮,就這麼凝結於時空中。觀光化一點的,還會重新整修開店,等待遊客的光臨。記得多年前爸媽參加旅行團到美西旅遊,就去了一個這樣的“鬼鎮“。

Rhyolite,可不是這一類的鬼鎮。它是徹底無人煙(除了旅人外),隨處可見都是半倒的房屋廢墟。停了車在它唯一一條“大街“上走走,想像它昔日熙來攘往的風采。說穿了,其實沒什麼特別之處,這些房子還稱不上是古蹟,就這樣任其傾倒。只有個看起來不算太老的鐵皮屋,在這聖誕假期還被人掛上個聖誕花圈呢!
告別了鬼鎮,我們沿著內華達州境內的95號公路往一百多英里外的賭城拉斯維加斯開去。拉斯維加斯不是今天的目的地,我們兩天後會回來正式拜訪它,今天只是在此午餐而已。我們真正的目的地,大家應該可以猜到,是位於亞立桑那州境內的大峽谷國家公園。
往拉斯維加斯的公路,依舊在荒涼的沙漠中穿梭。在快到賭城前,看地圖標示一條環狀的景觀道路通往Spring Mountains,便彎進去瞧瞧。公路通往猶有積雪的山區。我們下車爬上一座長滿Joshua Tree的小山,活動活動坐了半天車的筋骨。不太明瞭這條公路的“景觀“到底是什麼,答案也許在前面。我們在一個告示牌前停了車。原來,在山對面的沙漠裡,是美國軍方在二戰時期核彈的試爆場。當初還吸引許多人前來此地,“欣賞“核爆和其後的蕈狀雲。大概當時還不知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吧!竟把這當成觀光景點來參觀。
我們在賭城簡單用過午餐,繼續往東開去。沿著93號公路東行,經過了胡佛水壩而形成的廣大水域Lake Mead,不久便來到胡佛水壩的大壩。這個連接內華達州和亞立桑那州的水壩,築於科羅拉多河上。公路,就由大壩上穿過。這裡大概是來賭城遊客必遊之處,在這聖誕新年假期還塞起了車。我們將車停在亞立桑那州這頭,下車往大壩上走去。如果你會懼高,那走在大壩上該是蠻嚇人的。胡佛水壩建於1931年,壩高221.4公尺,寬379.2公尺,是全美第二高的水壩。的確是個雄偉的建設。遊客可以在內華達州這頭買門票到壩底參觀。我們此行的目的是以欣賞自然風光為主,拍了些照便上車走人。
進入亞立桑那州,手錶得調快一小時,從此進入山區時間,太陽也會較早下山。我們還有近兩百英里的路要趕啊!今天的計畫是開到大峽谷正南邊的小鎮Williams過一夜,明天一早北上大峽谷。抵達Williams已經晚上,空氣中瀰漫著燒材的味道,好個西部風情啊!
這個小鎮有鐵路Grand Canyon Railway通往大峽谷,能搭復古火車上大峽谷,該是有趣的經驗。但為了在大峽谷可自由移動,我們還是得開車上去。從Williams到大峽谷南緣,得再沿著64號公路開56英里。

大峽谷長227英里,寬達17英里,而深幾乎可達6000英呎!峽谷南北遊客可達的地方,直線距離12英里,但開車由南緣到北緣,可要開上好久的車才會到(235英里!)。因此,我們這次只遊南緣,而這裡也是大部分遊客到大峽谷旅遊的目的地。

進入國家公園,就知道這個國家公園受歡迎的程度,有個好大好大的停車場。在旅遊旺季,有些地方並不讓私家車通行,必須改搭園方的車輛遊大峽谷。另一個不同,是以往到國家公園,在收費亭付門票往往會拿到一張銅板紙的國家公園地圖。這裡,大概遊客太多,這樣做成本會太高。因此,我們只拿到一份再生紙印的園方通訊而已。
搭上遊園車,我們先到Yavapai Point看看大峽谷的真面貌。這裡有座國家公園博物館,向旅客述說峽谷的成因。可想而知,這片廣大的峽谷,是風與水侵蝕的傑作。我們沿著峽谷邊緣往西走,一路可見顏色和形狀多變的廣大峽谷地形。真的讓人感受到它的力量,和為何每年吸引這麼多遊客前來的原因。壯觀?壯麗?就不需我再多費筆墨來形容了。
我來大峽谷,最想做的其實是跟著有悠久歷史的騾隊,沿著八英里的Bright Angel Trail,下到峽谷底部(4460英呎深)的科羅拉多河畔過一夜。但這條路線實在太過熱門,聽說要在一年半載前預約,只好作罷!但是,我們可要用自己的雙腳走走這段歷史步道。


我到每個國家公園,如果時間允許,都希望能夠健行一下。Bright Angel Trail在白人來此之前,就已經被當地的原住民使用,由此切過河到對岸去。單程八英里,下坡雖好走,但回來可累人。園方強烈不建議遊客嘗試在一天內來回這條步道。我們的時間也不夠,而且很久沒爬山,只能走到哪算到哪了。

吃過午餐後,我們開始往下走。窄窄的步道,一路之字形往峽谷深處去。有時穿過山洞,有時面對斷崖,處處是美景。走著走著,便碰上正在往上走的騾隊。領隊一副牛仔樣,而其餘的人則穿著色彩鮮豔的黃色外套。大概這樣比較好管理吧!我們退到路的一邊讓這隊人與騾過,趁機捕捉鏡頭。好羨慕,下次我一定也要騎騾遊峽谷!不過,騎在騾上比平常要高,這裡的步道有些地方還蠻嚇人的,想必騎在騾上該是驚險萬分吧!






我們在步道邊還遇上一對鹿。這個沙漠還是有大型動物出沒的。

本來希望能到一路下到步道中點的高原處(照片中路徑處),但是谷內天黑的早而作罷。忘了在幾英里處回頭,我們要趕在黃昏時到峽谷西邊的Hopi Point賞落日。

要體會大峽谷的美,得花一整天,從不同的光線變化和角度,去欣賞岩石顏色的改變。我們今晚就住在峽谷邊,所以可以放鬆心情等待落日,不用再趕路了!可惜傍晚天氣不好,落日沒有預期的美,沒看到像前幾天在Death Valley的美妙顏色。
回到峽谷頂端,爬了半天山的我們都餓了。今天是12月31日,除夕呢!想吃頓大餐慰勞自己。峽谷邊有家牛排館,管它要排一個小時的隊,我們今天的晚餐就是這裡了!牛排館旁,由建築師Mary Colter所建,有沙漠原住民風的Hopi House,吸引我們的目光。原來裡面是原住民藝品的藝廊,剛好可在這裡逛逛打發等待晚餐位置的時間。
今晚,我們夜宿大峽谷內的旅館。可惜太晚訂房,住不到臨峽谷邊的旅館。但能夠住在峽谷裡,就夠讓人興奮了!

隔天,我們沿著谷邊公路,一路賞玩到峽谷東邊的Desert View。Desert View是峽谷南緣的最高點,這裡也是可以清楚看見從峽谷川流而過的科羅拉多河的地方。

Mary Colter也在此仿原住民的風格建了座瞭望塔,塔裡也是紀念品店,而花美金25分則可登上塔頂眺望四周風景。Mary Colter的建築風格我蠻喜歡的,她以當地的建材和建築風格來建造這些房子,建築都巧妙地融入當地環境中。









這裡名為沙漠點,可以眺望四周的沙漠風情。這座像個火山的小山突兀地冒出沙漠中,讓人忍不住多看它兩眼。
看了兩天的峽谷,再經過Death Valley多樣的景致洗禮後,JY與我不禁覺得大峽谷少了點變化。是該來看看沒錯,但這兩個公園比起來,Death Valley有趣多了啊!










在玩完峽谷東邊後,我們啟程往賭城去。新年的第一天住在賭城,會不會太頹廢了啊?學長訂的旅館不在最熱鬧的The Strip上。我們將行李丟進旅館房間後,便搭車前往有名的The Strip大街上逛逛。這條五光十色的大街,擁有賭城最有名的大賭場和飯店,各有其特色。不賭博,還有各種秀可以看或是在飯店裡的Mall逛逛。據說每個飯店都有免費的秀在定點表演,可以看準時間去瞧瞧。有的飯店有水舞秀,有的有海盜表演。另一個特色,是有三家飯店的Mall雖在室內,但都努力營造出戶外的感覺,會有天色的變化,是阿拉丁、威尼斯和凱薩三家飯店。果然是蠻有趣的,除了天色變化,這三家飯店也顧名思義地展現阿拉伯、水都(有運河!)和羅馬風情。第一次看到還蠻新奇的。但是,我不賭博,也不喜歡這個在沙漠裡人工堆砌出來的城市。對我來說,這是個沒有靈魂的城市(或是,你可以說賭博就是這個城市的靈魂!)。
在這個這次旅行最舒服的房間過了一夜之後,我們啟程回三個多小時車程外的LA。學長將繼續去拜訪朋友,而我們終於可以住一晚我那天兵同學的公寓。隔天,我們將搭一早的飛機回到冰封的安亞伯,繼續與剩下的冬天奮戰!
很令人難忘的旅程。開了上千公里的車,來到生平第一次的沙漠,走了三個國家公園和三個州,賞遍沙漠的美景。真希望可以常常有這樣的旅行。不過,在這之後,似乎要等到2004年的華盛頓州之旅,才又有類似的開車長征之旅呢!

照片是Nikon全手動相機和Canon EOS50以正片拍攝,CanoScan 8400F掃描。

國家公園手札上一篇“美西沙漠千里長征—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