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06

落水山莊


因為老弟在匹茲堡唸書的關係,我們幾年前有機會到由美國名建築師Frank Lloyd Wright所建的落水山莊(Fallingwater)一遊。
落水山莊在距匹茲堡約40分鐘車程的Bear Run。出了匹茲堡,路越開越荒涼,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個有名的建築座落此處。它建於1936年,是當時匹茲堡百貨大亨Edgar Kaufmann的渡假別墅。它的特別之處,在於主建物築於瀑布之上,而得名。現在這個神奇的建築開放給大眾參觀,解說人員會帶遊人探訪這個如兩個懸在瀑布上的大盤子般的房子,並逐一進入各個樓層介紹房子的設計概念,以及房中傢具與擺飾的歷史。這個房子是Frank Lloyd Wright“有機建築“的代表作,講求與環境融合為一體,並減少住在房子中人與周遭環境的隔閡。因此建材多以石頭為主,窗戶也因賞景關係而有特殊設計來減少妨礙視線的窗框。室內佈置也依循相同理念,強調自然風格而不奢華。
參觀完山莊本身之後,我們沿著步道到瀑布下游處回望山莊,欣賞它在水之上、藏身於翠綠林子間的丰采。
想想家裡有溪流穿過,還建於瀑布之上,當這個山莊的主人實在是夠酷的了。但是這也要當地地層穩固沒有地震和土石流才行,對於來自台灣的我們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環境雖美,但在現代這個講求自然與全民共享的時代,大概也很難出現第二個“落水山莊“了吧!所以它給我一種“時空膠囊“的感覺。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京都一日遊

5/27/2006

京都一日遊

一直對日本很有興趣。一來它是鄰居,二來是對因日本民族性而呈現出的人文風貌所著迷。
有一年回台渡假,在回程時與JY到大阪、京都玩了幾天。對於大阪這個日本第二大城印象不深,只覺得泡芙和大阪燒很好吃、鬧區人很多,其餘並無多大特色。
我們的目標在它的鄰居京都。京都擁有許多被選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所以此次的行程是看廟!糊裡糊塗坐上往京都的慢車,沿途每一站都停,也讓我們有機會看看沿途的風景。最大的感想是,在走過的幾個地方當中,大概沒有比日本更乾淨的國家了。雖然地狹人稠,但不管是城市或鄉下,馬路上看不到一點垃圾,非常非常整潔。


台灣人在日本旅行的好處是,即使不太會講日文,但看漢字也夠讓我們找到方向。京都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古樸,沒有大阪給人的壓迫感。我們在京都車站附近搭上公車,前往京都三大名勝之一的清水寺。在清水寺的山下下車後拾級而上。到了清水寺,迎接我們的是個三層紅色佛塔—三重塔。附近還有一個掛著許多寫滿願望木牌的板子。我們學日本人在寺前一個從龍的口中流出水來的水池舀水洗手後,走向正殿。清水寺原建於西元798年,大火之後在1633年重建。正殿最大的特色是由139根柱子,不用釘子臨崖而建的“清水舞台“,可在此眺望京都市區。正殿後方的山上,還有個地主神社,供奉有良緣之神,因此吸引許多年輕女孩來此祈求愛情。神社前有兩顆距離十公尺的戀愛占卜石,據說如能閉著眼睛從一石走到另一石,愛情便能順遂。正殿另一側的山邊還有音羽瀑布,分成三股的流水分別代表長壽、健康與智慧。我們到時剛好有中學生來此校外教學,成群的學生排隊等著用長瓢接水飲用,希望得到庇佑。清水寺雖是清幽的宗教勝地,但寺前的清水坂可就熱鬧了,窄窄的石板路兩旁充斥著許多店家,賣著各種名產,真是回到世俗的好方法。我們“參拜“完清水寺後,便沿著這條路一路逛下山去。鑽進一家又一家賣清水燒的小店,欣賞日本最拿手的特色紀念品、小東西,我又要為之瘋狂了!結果我和JY一人挑中了一個貓咪燒香器,一人選了一個木製日本蛋形娃娃做紀念。
中午回到京都車站,在站前地下街簡單用過日式午餐後,繼續前往探訪金閣寺、銀閣寺和哲學之道。搭上往金閣寺的公車,發現車上有不少日本妹配西方男人的組合,一樣要前往金閣寺。不知道語言通不通,但都狀似親密。看起來那些男人都是一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覺,金閣寺長怎樣不知道,只要跟日本妹親熱就好的意味甚重。而這些日本妹似乎也給人強烈的崇洋感覺。

金閣寺本名應為鹿苑寺,本為足利義滿於1394年所建,原是足利家的家廟。但因建築貼滿金箔,故人多以金閣寺稱之。金閣寺的門票很有趣,是張安家符,所以頗有“實用“價值。

我們續往銀閣寺遊覽。銀閣寺建於1482年,前身由幕府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建,後改為寺廟,又稱為慈照寺。由於原本將在建築外貼上銀箔但因故作罷,故人多以銀閣寺稱之。這個廟比金閣寺有味道多了,因為庭院裡有日本有名的枯山水造景,閣前還有稱為“向月台“的白色砂石所築的圓柱形物體。遊人可坐於庭院旁,欣賞這極負禪味的景致。
由於銀閣寺就位於京都有名的哲學之道旁,因此我們也沿著這個有小水渠、兩旁充滿綠蔭的小路一路散步到終點的南禪寺去。哲學之道兩旁有些清幽的茶屋,讓人很想在裡面悠閒地渡過一個夏日午後。也讓人很羨慕哲學之道兩旁的住家,能夠擁有如此舒適的環境。

南禪寺有個廣大的佛殿與山門。我們到達此處時已近傍晚,廟裡的和尚竟出來收香爐下方的香油錢,原來是不能留在外面過夜的啊!寺廟後方有一巨大的引水道,將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水引進。磚紅色的建築讓我想起台灣的龍籐斷橋,不知是否是同一時期的產物?
小小的京都只有十字形的地鐵,我們在寺外的大馬路坐上地鐵回京都車站,再換快車直達大阪。到達大阪時天已黑,在某家大百貨公司地下街打發晚餐後發現賣紅豆餅的店,馬上買幾個嚐嚐。有什麼比在日本買紅豆餅為一天劃上句點更適合的呢?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密西根渡假之旅

5/26/2006

密西根渡假之旅


在密西根唸書的學生,大都去過所謂的“北密“一遊。密西根州由兩個像手掌的半島組成,被五大湖中的Lake Superior,Lake Michigan和Lake Huron環抱。在度過長長的冬天之後,許多人會在夏日來到或秋高氣爽時,到北邊半島或是南邊半島的北端渡假。我們將這樣的旅程通稱為去“北密“。
在南邊半島,多數人的行程是開車沿I-75到半島的北邊頂端Mackinaw City,在此有一個長達5英里的巨大吊橋Mackinaw Bridge連接南北兩大半島。Mackinaw City沒什麼特色,大部分人在此休息過夜後就繼續往北邊半島或坐船到Mackinac Island一遊。
Mackinac Island位於Lake Michigan和Lake Huron要衝,如果不是住過密西根,大概不會聽過這個島。但是只要告訴你1980年,由已故超人男主角克里斯多福李維主演的電影“似曾相識“裡的大飯店就在這個島上,大家大概會發出“哦......“的一聲吧!這個島有趣的地方不只於這個有名、建於1887年的飯店,她最大的特色是島上禁行汽車。除了消防車外,所有人只能以馬車和單車代步!為了保護本島的自然環境,當地政府於1920年通過禁行汽車的法令。所以遊人乘船上了岸,只能租單車環島遊覽,或是乘坐昂貴的馬車探訪這座小島。

上次來到這裡時是早春,天氣依舊寒冷,所以決定乘馬車遊島。由於島上馬車眾多,早上還有馬拖著道路清洗車出來清理馬糞,讓人充分明瞭這裡的馬路真的是“馬路“啊!坐上馬車,即使蓋著毛毯,還是讓人直發抖。馬車伕一路介紹風景和島的歷史,我們才發現這個島在1875年時被立為美國的第二個國家公園(第一個是黃石國家公園),但在交給密西根州政府管轄後被降為州立公園。島上還留有英軍的堡壘,還會為遊客示範對遠方湖面開砲。對於這類古蹟,美國人的興趣應該是比我多多了。
島上主要道路上充滿旅館與商店,並不是太有特色;有許多販賣甜食“Fudge“的店,大概是這裡的特產,但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甜了。想進“似曾相識“旅館參觀還要收錢,想想只是個旅館便作罷進去的念頭。
重回密西根本島,我們沿著南半島西岸的公路開往有櫻桃首都美名的Traverse City。一路上沿著密西根湖邊有許多私人渡假小屋,坐擁湖景,真是令人羨慕。
密西根的櫻桃真的很好吃,每到夏天盛產期,許多農場還會開放遊客採櫻桃。Traverse City附近路上,還會有賣櫻桃的水果攤,甚至還放著“洗好的“牌子在一旁,真是令人想起台灣路邊的水果攤,只差沒寫“不甜免錢“而已!




遊人到Traverse City除了吃櫻桃、買櫻桃製品外,大多是在此落腳一晚,為的是到距此半小時車程,位於密西根湖畔的睡熊沙丘國家湖岸(Sleeping Bear Dunes National Lakeshore)一遊。顧名思義,這裡有巨大的湖岸沙丘景觀,可讓人體驗爬沙丘的樂趣。沙丘的形成,應該是不斷往岸吹的風,將湖中的沙往岸上帶而成。就在公路旁出現的大沙丘,許多人將鞋子留在沙丘下,開始奮力地往上爬。細細黃黃的沙子,加上藍到不能在藍的天空,讓人頗有在沙漠中之感。這個廣大的沙丘,可一直延伸到密西根湖畔,不知走到底要花多長的時間。另有一沙丘,就位於密西根湖畔,斜度高達三、四十度的沙丘直瀉湖下。第一次來到此處之時,一大片雲霧攏照在前方的湖面上幾與沙丘等高,位於沙丘頂端的我們可看到雲霧上的天空和雲霧下的一小片湖面,湖上竟還有幾人在游泳,而形成一幅奇異的畫面。第二次來時天空萬里無雲、遊人稀少,與湛藍的湖面形成一股世界的盡頭的氣氛。陡峭的沙丘並不鼓勵遊人由此下切到湖邊,因為下去容易上來難,每年國家公園的人都要下去救爬不動的人上來!但是JY與我自估還有這個體力,因此還是決定試上一試。大約五分鐘,就下到“世界的盡頭“的湖邊,沙丘的斜度讓我一開始走時還蠻害怕的。終於可以碰到密西根湖的湖水,八月天還如此冰涼的水,還不太適合游泳呢!回望來時路,許多人正手腳並用地往上爬,看來並不簡單。等到我們也開始時,才發現真的很辛苦。拋開斜度不談,鬆垮的沙子讓人走一步退兩步,我整整花了三、四十分鐘才回到丘上!但這真的是個難得的經驗。
另外一個值得一遊的地方,是Platt River。Platt River位於公園南方,是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可租獨木舟順流而下,不休息的話90分鐘就可抵達密西根湖。夏天時還可租個大游泳圈漂流過這段水域,穿梭過魚群,也可接受水草的輕拂,真是夏日一大享受。
這就是密西根人的渡假勝地。沒有大山和險峻的景致,但有廣大的五大湖區供人遊憩,享受夏日的陽光。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風城芝加哥

5/25/2006

科學的真實面貌

其實有這樣的想法已久,就是沒有興趣絕對不要攻博士,至少對於我們這行來講。雖然拿到博士,但在這條路上,我們明瞭到何謂“現實“。做科學已經不再像18、9世紀一樣是有錢貴族吃飽沒事幹的玩意。21世紀的學術現實是:第一,為了你的計畫,你永遠要牽腸掛肚。在發表之前,不管是下班回家或是出去渡假(或是連這都是奢侈),壓力會一直跟著你,你也會永遠想著它。第二,學術不再只是求知或是為人類謀福利,它是事業也是政治。你混的好不好跟你的能力沒有絕對的因果關係。如果個性不aggresive,不會找錢,也不懂與人合作,大概不會混的太好。第三,跟你想法相同的人有一大堆,世界上絕對有人在跟你研究一樣的題目。不想被人家超前發表,只有加緊腳步,見機行事。不被scooped,算你走運!第四,你的報酬只有paper被接受的那幾天高興一下,大部分的研究不會為你帶來名與利。所以,如果有一天可以當上教授,我一定要讓有志於科學的學生了解“現實“是什麼。如果你問我會不會後悔走這條路,我的答案是既然選擇了,就沒有所謂的後悔,不然早在當初就應放棄,不要浪費這麼多的時間。如果你自認對科學有興趣,又有點頭腦,肯吃苦不怕我所說的“現實“問題,那歡迎挑戰這一行!

生活隨想上一篇“就是想旅行

5/24/2006

Ann Arbor Summer Festival



安亞伯每年夏天在六、七月間都會舉行Summer Festival。在這個時節,天色到九點才暗。結束一天工作的人們,可以在晚餐前後,到Power Center停車場頂樓,欣賞免費音樂表演。
我在安亞伯的幾年,每到夏天都非常期待Summer Festival的到來。傍晚涼風徐徐,可以在這裡聆聽各種音樂演出,讓涼風和音樂洗去一天的疲累。通常在為期一個月的Summer Festival開頭,我會去拿一張音樂會的節目單,找出自己有興趣的演出。在此表演的團體多是美國當地的小樂團,音樂種類繁多,從搖滾樂、爵士、草根藍調、鄉村音樂、居爾特音樂......到加勒比海音樂,應有盡有。通常一晚有二到三場音樂演出。會場四周,則有安亞伯當地的餐廳在此販賣簡單食物。選擇從希臘食物、印度食物、披薩,到美式食物都有。你也可也到販賣酒精飲料專區(通常有柵欄隔開,要秀ID,以示滿21歲,才能進入),一邊喝酒,一邊欣賞音樂。在音樂會結束後,則有蚊子電影院,播放的多是經典老片或是上一季的賣座片。
在這裡,除了聽音樂外,也是看人的最佳時候。你會看到全家出動的,情侶約會的,銀髮族出來享受傍晚陽光的,當然還有奇裝異服的青少年,全部出現在你眼前。舞台兩旁邊總是清出空地,讓觀眾可在那隨音樂跳舞。我們看過爸媽抱著小孩跳舞的,也看過白髮老伯一個人獨舞的;但最難忘的是,每年總有一個紅髮女生穿著民族風的衣服,自己在那忘情跳著舞,只是舞姿千篇一律,都是擺動著雙手而已,我們總是打趣“起乩了“。她的出現,成了每年Summer Festival的一個風景。有一年,還有男生版的出現,只看那個人以打太極拳還是中國工夫的動作跳著舞,加上舞台另一邊的紅髮女生,而構成一幅滑稽的畫面,笑壞我們大家。雖然很好笑,畢竟人家敢秀,要我們也去舞一段,敢嗎?雖然我也坐在位置上隨音樂打著拍子,就是不能拋開束縛去享受這難得的經驗!
除了戶外免費音樂表演外,Power Center內也有各種音樂會和表演藝術,這些則是要購票進場的。我們欣賞過愛爾蘭踢躂舞、西班牙佛朗民哥—探戈表演、貓咪馬戲團,到來自智利的民歌團體的演出,都令人印象深刻。
安亞伯的夏天又快到來,不知今年有什麼演出?

安亞伯手札上一篇“Ann Arbor Art Fair

5/23/2006

University District Street Fair

昨天提到安亞伯的藝術市集,今天則要說說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區的街頭市集。
每年五月中的一個週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旁的University Way上也有為期兩天的市集。最喜歡逛市集的我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一開始我們把它當成是安亞伯的藝術市集來逛,卻發現藝術品的攤子並不多,大部分的攤子都是賣些嬉皮貨或是首飾,而有點小失望。但它畢竟不是Art Fair而是Street Fair,那就不要太苛求了。
即使藝術品不多,但是極愛街頭市集的氣氛!街上塞滿來逛市集的人們而擁擠不堪,賣小吃的攤子傳來陣陣的香味,加上穿著奇裝異服的街頭藝人各據角落地表演,帶給人一股嘉年華會的味道。將氣球折成各種造型的小丑,表演雜耍特技的藝人,在馬路邊自顧自地彈起鋼片琴的老人,穿著歌德風的辣妹手風琴、鋸子二重奏,來自南美的父子檔吉他手鼓二人組,和安地斯山的排笛演奏......都讓人想返老還童去要顆氣球,穿梭在這熱鬧的市集中,為他們的演出喝采。
逛市集就像逛夜市,怎能不吃吃喝喝?我與JY聞香尋至一個賣烤玉米的攤子,喚起我們的思鄉之情,馬上買兩支邊走邊吃。加上一串雞肉燒烤和一串巧克力草莓,這樣才符合市集的氣氛嘛!
逛著逛著,來到一家賣不用穿耳洞耳環的攤子。因為怕痛和怕傳染疾病,總是沒有勇氣穿耳洞,只能望著各色美麗的耳環興嘆。所以一旦遇到有賣免穿耳洞耳環的攤子總會看一看。因為工作的關係,總是不能像一般人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上班。穿裙子、帶手鍊,有時都會影響實驗的進行,或是擔心把漂亮衣服染到化學藥品。所以如果能戴耳環,那將會是最不易影響實驗的飾品了。這家是整攤都賣免穿耳洞耳環,真是太令人興奮了!它特別的地方,是不像傳統免穿耳洞耳環將耳環夾或轉在耳垂上,而是將耳環戴在耳朵軟骨上,因此減輕耳朵的負擔(甚至沒感覺),還造成特殊的視覺效果,像是穿了多個耳洞的辣妹般戴了許多的耳環的感覺!我試戴了幾個不同款式,發現銀色有懸垂的耳環最適合自己。因為機會難得又特別,JY為我買了兩款,其中一款還可以自行替換懸垂的部份,等於一式多款!真的非常推薦,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是鼓勵沒有耳洞的姊妹上他的網頁瞧瞧(http://www.alfredgivens.com)。
另外我們發現一家賣鐵絲編織藝品的攤子。藝術家將鐵絲彎成各種造型,像是動物、樂器、熱氣球、街角咖啡店等等,頗有剪影的味道。我們曾在安亞伯的藝術市集看過類似的東西,但是驚人的價格讓人負擔不起。這一家做的不錯,價格還可以接受。思考許久後,我們決定帶個由一個小號手吹出一長串音符的擺飾回家。
街頭市集,就是這麼好玩,有吃有看有買,讓人百逛不厭!讓人感到幸福的時刻,不是有什麼戰利品,而是與JY一同牽著手走在人群裡逛街吃小吃的時候。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紫藤的角落

5/22/2006

Ann Arbor Art Fair





在Summer Festival過後兩個星期(七月中),通常是安亞伯Art Fair舉行的時候。為期四天的藝術市集,其實是由四個市集組成。這時安亞伯市中心的道路會封鎖,全美各地的獨立藝術家紛紛到此擺攤。此時的安亞伯塞滿逛市集的人潮,讓小城一時之間熱鬧了起來。
這時通常是安亞伯最熱的時候,五花八門的攤子和藝術品在陽光下閃耀,一天很難將整個市集走遍。市集也會吸引街頭藝人到此表演,他們的音樂讓市集更添色彩!我很喜歡市集的氣氛,在炎熱的夏日中,大家穿著隨性,隨手拿著飲料或食物,在街上漫游,對藝術品品頭論足。
在安亞伯幾年下來,我們發現大部分的藝術家每年都來,而且都在老地方擺攤。逛熟了,每年往往直奔他們的攤位,看看今年有什麼新花樣。有時也會發現新的攤子,一邊欣賞他們的藝術品,一邊跟老闆說“你是新來的喔!“好多藝術品都讓人愛不釋手,許多都價格不菲。一開始,只敢從便宜的下手,都是買些三、四十塊的手鍊、小擺飾、畫啦!然後跟自己說,等到畢業那年,再買個大的犒賞自己。這個願望也已經實現。我每年都好喜歡一對荷蘭老夫妻的攤子,他們用X光拍攝植物,而讓花朵呈現水墨畫之感。終於花大錢,買了一幅我最愛的X光鬱金香掛在床邊!
雖然有些人說藝術市集每年都一樣,但我還是很愛逛,知道我的習性的朋友們,也會到我家欣賞每年的戰利品。現在搬到西雅圖,住家附近的公園似乎也會舉行類似的活動,只是規模小很多。我應該會很想念安亞伯的藝術市集的!

安亞伯手札上一篇“Call us doctors now!

5/20/2006

風城芝加哥


在安亞伯唸書的時候,大家放假最常去的地方(車程四小時左右的地方),往東去多倫多和Niagara Falls,往北去密西根北部(留學生圈裡通稱北密),往西則去芝加哥。
當在大學城待久了,想念大城市又懶得出國的時候,便坐火車或開車到隔壁的芝加哥一遊。
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座落在密西根湖西南角,因此多風,而贏得風城之名。城市裡可玩的景點相當集中,多位於市中心的Michigan Avenue上,對於遊人來說十分方便。因為風大,這個城市其實不太適合在寒冷的冬天造訪。但我去的兩次,竟都在二月底!誰叫我不耐安亞伯無處可去的久冬,又不想花錢買機票逃離中西部,這樣的心情一直累積到學校放春假,只好在二月底依舊冷風颼颼的時候到芝加哥走走。
芝加哥由於1871年的一場大火,整個城市付之一炬,因此成為建築師的天堂,整個重建後的市中心充滿摩天大樓和奇特的建築。只在Michigan Avenue的北端留下建於1869年的白色水塔,與對街黑色、有一百層高,建築年代相差一百年的John Hancock大樓形成一有趣的畫面。遊人也可到John Hancock大樓頂樓鳥瞰芝加哥和密西根湖的風景。


Michigan Avenue北端過了Michigan Avenue Bridge後的這段,齊聚各大百貨公司和各名牌的旗艦店,寬廣的人行道加上雄偉的建築,這段路甚至被冠上“Magnificent Mile“的美名,但JY說應該叫做“Capitalistic Mile“才對!Michigan Avenue Bridge是座橫跨芝加哥河的美麗橋樑,建於1920年,橋的兩側有許多建於同時代的建築。像是青箭口香糖的總部Wrigley Building(1920),新歌德風格的Tribune Tower(1925)和Londin Guarantee Building(1923),都吸引著來往遊人的目光。芝加哥河兩岸,還有許多特色建築。如果在冬天以外的季節來到此處,可坐船遊河,聽導遊解說建築的風格與歷史。
Michigan Avenue南段,則是博物館和音樂廳的世界。有名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廳就位居於此。我們曾在這個隱藏在大樓裡的音樂廳欣賞他們演奏、巴倫波英指揮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果然是不同凡響。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在自己家表演,觀眾再怎麼鼓掌喝采,他們就是不安可,無緣聽額外的演出。

音樂廳對面,則是芝加哥Art Institute。這裡有非常豐富的印象派館藏,讓喜愛印象派的我逛上一天都不嫌累!上次來到這裡,剛好有荷蘭大師林布蘭的特展。站在他充滿光線變化的油畫前面,只有感動!

再往南走去,靠近密西根湖邊則有Museum Campus,這裡有水族館、自然史博物館和天文台。總是喜歡到各大城市水族館的我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有白鯨、企鵝的Shedd水族館。這裡不定期也有特展,第一次來時是展出各種海馬和海龍,上次來時則是珊瑚礁生態展。各種鯊魚和熱帶魚在巨大的水族缸裡來回巡游,我們不用潛水就能欣賞海底世界。
Museum Campus最東邊的天文台外面,是欣賞芝加哥天際線和夜景的好地方。在此,不用出湖整個城市盡收眼底。因為每次來芝加哥都是冬天,天氣冷、天又暗的早,讓我總不能好好欣賞風景!
來到芝加哥,也可順游附近有名的大學,如北方湖邊40分鐘車程的西北大學和芝加哥市中心南方的芝加哥大學,繼續建築之旅。不知是不是季節的關係,來到芝加哥大學的時候覺得她歌德式的建築灰撲撲的給人很大的壓迫感。在湖邊的西北大學則好的多,在這裡還可從湖邊遠眺芝加哥的摩天大樓呢!
芝加哥是個好玩的地方,豐富、多樣,市中心普遍來講又相當安全,在美國是個值得一遊的城市。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紐約藝術之旅

5/19/2006

紐約藝術之旅


對於一個在美國中西部小城唸書的台灣留學生而言,到紐約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也許可讓自己從小城閒散的氣氛甦醒,再次體會城市的脈動;也許是到眾多博物館去充實自己的藝術氣息;也許是如其他觀光客般去百老匯聽場音樂劇、去時代廣場人擠人、坐船去“參拜“自由女神像;或者只是純粹坐在地鐵裡、中央公園的椅子上、或在街角的Cafe中—看人、看紐約,想像自己生活在這個所謂“世界的首都“的情景。不管是哪一種,到紐約旅行都是一件有趣的事。
如果從Newark機場抵達,又不想租車,可從Terminal搭Air Tran到New Jercey Transit Station。任一Air Tran Station都有自動售票機,可在此用信用卡買前往紐約Penn Station的火車票。在New Jercey Transit Station換搭最近一班列車前往紐約。我們在感恩節假期到此,火車上的人相當多。列車沿途還會停靠數站,我們發現班車並不一定會廣播站名,但是無論如何你會聽到終點站,也就是紐約Penn Station的廣播,就知道該下車了。Penn Station的月台在地下,出了列車得上樓買地鐵票。一樣是從自動售票機買,可買一日票($7)或一週票($21)卡。進入地鐵站後認明地鐵線(號碼或是英文字母),並選擇上行(uptown)或下行(downtown),前往旅館或景點。
此行的最大目的是參觀紐約的各大美術館,因此我們的旅館就選在中央公園南端,步行即可到達大都會博物館、Frick Collection和古根漢美術館所在的5th Ave(又稱Museum Mile),而展現代藝術的MOMA,更是就在旅館附近。我們在紐約的幾天,全在博物館中渡過!
除了大都會在早上九點半就開館外,其於都在十點才開門。MOMA和古根漢在星期五傍晚還可免費入場參觀。對於門外漢的我們來說,Frick Collection、MOMA和古根漢大致花半天的時間即可瀏覽完全館;大都會則至少要花一天的時間才夠。

如果你喜愛印象派以降的現代藝術,可好好欣賞MOMA和古根漢的收藏。你可以看到梵谷的“星空“,和賽尚、畢卡索、Klee、Klim和康丁斯基等人的畫作。如果你的興趣是在西洋古典繪畫,則不要錯過大都會(大多在二樓)和Frick Collection的館藏,你會欣賞到義大利、荷蘭、西班牙、英國等古典大師的名作。我因為喜歡荷蘭畫家維梅爾的作品,出發前做了點功課,知道他的三十六幅作品就有七幅在紐約,而趁此機會好好地看個夠!
更不可錯過這些博物館的紀念品店,你會找到許多印刷精美的海報、明信片和書籍,可買回家每天與它們對看,增加自己的氣質!我們就扛了好幾本書回家,真是麻煩JY了!
當然,到了紐約,我們不能免俗地去聽了(從最後一排)場不怎麼樣的歌劇魅影(克莉絲丁竟唱不上去,而觀眾依舊瘋狂鼓掌?!);也排很久的隊坐船上了愛麗絲島,而發現台灣移民前三名的州是加州、紐約州和德州。但最令人難忘的事,是在一天的開始在街角的咖啡店享受豐盛的早餐,和逛完博物館後饑腸轆轆地前往格林威治村吃台灣小吃和西班牙料理!在有情調的西班牙餐廳享受西班牙水果酒配海鮮飯,真是享受!我們的精神與肚子都在同一天得到滿足!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落磯山脈的冬季之旅

5/18/2006

落磯山脈的冬季之旅


嚮往加拿大這頭的落磯山脈很久了,一直沒有機會去。去年冬天有個與自己領域相關的會議在班夫舉行,厚著臉皮跟老闆說想去參加(其實想去落磯山脈的心情多於想去開會啦),他竟然答應(報名費和旅館錢都頗貴),還讓我帶實驗室的博士後隨行!這個組織的會議大多在風景優美的滑雪勝地舉行,住在高級旅館裡(這次就在大名鼎鼎的百年落磯山脈城堡飯店—班夫溫泉旅館!),會議也在旅館中。會議通常安排在早上與晚間,下午則是自由活動,好讓眾科學家們滑雪玩耍去!有這麼好的機會怎能放過!
搭機到卡加利,轉搭小巴士進山,一路上可見壯麗的落磯山脈,讓人在車上就不禁興奮起來!我和Robin被安排住在班夫溫泉旅館七樓,房間視野超好,可以看到從飯店下方流過的弓河和環繞四周的落磯山脈。多年住在無山的密西根,一下被群山環抱的感覺真好!
其中一天下午,Robin與我到附近的滑雪場滑雪。說來可笑,到美國多年,這可是我第一次滑雪!Robin來自美國南方,也多年未滑雪,因此決定與我一同報名初級班。我們的教練是一個卡加利大學生物系的學生,帶著Robin、我和其他四人,到初學者的小坡,開始教基本動作,像是將腿呈八字形張開可減速和如何轉彎之類。我第一次穿上雪橇,非常不習慣,簡直不知如何行動而狼狽不已。但還是鼓起勇氣,照著教練的指示往坡下滑去。摔了幾次後,突然悟道,而能不摔地滑到坡下,再也不是班上的最後一名,真是頗有成就感!蠻喜歡滑雪帶來的速度感,但短短的一個下午,還不能讓我有足夠勇氣坐纜車到更上方往下滑,就把機會留給下次吧!能夠滑到雪,已經是此行的額外收獲了。



另一天下午,Robin本來與我一同報名前往班夫北方有名的露依絲湖一遊,但是從前一天晚上Robin便開始身體不適,只好一個人去。
露依絲湖距班夫三、四十分鐘車程,沿路可欣賞落磯山脈群山。此時節露依絲湖冰封,而不能看到她碧綠的湖水,但可在她上面滑冰!我從沒在湖上滑過冰,何況是鼎鼎大名的露依絲湖。一到露依絲湖,同團的人都去坐馬車了,只有我和另一個傢伙到飯店地下室租冰鞋,提著冰鞋往湖邊衝去。廣大的露依絲湖(長2.4公里,寬500公尺)遠方有維多利亞冰河注入湖內,只在靠飯店這方的一小角開闢給遊人溜冰,冰面難以想像的凹凸不平,滑起來不太容易,與冰宮的感覺差很多。但能在此湖溜冰,已經是個難得的經驗了!在此遇到台灣來的旅行團,與他們閒聊幾句,頗有親切感。
隨團導遊也帶領大家穿上雪鞋到湖上與森林裡探險。像網球拍狀的雪鞋,讓人在厚厚的積雪中行動自如。一邊聽著導遊講解周遭生態,一邊看著雲霧繚繞的群山,只希望今天永遠不要結束!
回家的前一天,Robin身體好轉,我們一同坐纜車上飯店附近的硫磺山賞景。在這裡,可俯瞰山下的班夫市區和我們住的城堡飯店,也可眺望弓河河谷附近的群山。我獨自一人小心翼翼地走過覆蓋著雪的棧道到另一邊更高的山頭,只希望能看到更多、更遠的美景。

下午,Robin回房休息,我則抓個方向往弓河的另一岸走去。從房間看,總覺得河對岸該會有欣賞飯店和山景的好地方,而決定去探探。我壯著膽子,一人沿河邊山路上行,這裡人煙稀少,偶有車子經過,應該不會有壞人吧!不久,果然被我找到拍攝城堡飯店和背後山景的好地方,真是樂不可茲!最後,當然要做我到每一個地方必做的事,逛小店!到班夫街上尋找帶回家的特色紀念品。很想找一雙縮小版雪鞋帶回家當作此行的紀念,但是找不到好的!只好抱回一個山景玻璃框和原住民的捕夢網代替。
說了這麼多,請不要懷疑,我真的是來開會的,晚上還要站在我的poster旁講三個小時和回答各種問題。但能夠不用自己出錢,來到冬天的落磯山脈,就算是當科學家的小小報酬好了!

難得小旅行上一篇“恍如歐洲的城市—魁北克

5/17/2006

紫藤的角落




五月的西雅圖,也是紫藤盛開的季節。許多人家的牆上,有著優雅浪漫的紫藤,垂掛著串串紫葡萄似的花朵,還散發出清香。
家裡附近的小小購物廣場的咖啡店外,就長有兩棵紫藤。加上廣場上的動物噴水池(仔細看看有鯨魚、鳥、鹿、象鼻貝和乘著飛船的黃鼠狼),構成一副可愛的畫面。讓我每天回家都忍不住多看它們兩眼!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歡迎光臨 Taffy B&B

5/16/2006

恍如歐洲的城市—魁北克

一直想去歐洲旅行的慾望,總是被我轉化成在北美尋找替代品來紓解。因為安亞伯離加拿大只要一小時,我們總是隨時準備好加拿大簽證,好方便進出加拿大。
有天在好友CC家,翻看一本Mook介紹加拿大東岸的雜誌,對法語區裡的魁北克的照片驚豔不已,北美竟有如此像歐洲的城市,而決定向CC借那本Mook,到魁北克一遊。
當安亞伯已經開滿整城花朵的時候,魁北克卻依舊寒冷。想來是緯度較高的關係,她的春天還未降臨。
我們在Newark機場轉機前往魁北克,抵達位於下城區古董街(Rue St. Paul)另一頭的旅館時,已接近傍晚時分。

Mook雜誌介紹許多魁北克的餐廳,我們在暮色中誤打誤撞地來到位於小香普蘭區的兔肉餐廳(Le Lapin Saute)。寒冷的晚風讓我們趕忙推門而入,已經坐有八成滿的小餐廳,還好還有位置供我們入座。這是一家非常有鄉村風味的餐廳,牆上掛滿倒垂的乾燥花,給人溫馨的感覺。到這邊才發現,這裡的餐廳(至少我們去過的)都提供三道餐的菜單,包括前菜(或酒)、主菜和甜點;而且價格不貴,大概是美國類似餐廳單點主菜的價錢,只是稅金很高就是了。前菜、主菜和甜點都有多種選擇。既然來到兔肉餐廳,我當然決定點有兔肉的主餐;由於在法語區,就決定選烤田螺當前菜。食物相當美味,甜點尤其棒。之後幾天我們發現,這裡的甜點真是太好吃了,一點都不像美國的甜點又甜又粗糙!法式料理果然不同凡響。服務我們的女生不太會說英文,讓我們彼此都愣了一下,才微笑地回答她的問題(她好像問我好不好吃之類的樣子)。



之後幾天天氣依舊溼冷,陽光難得露臉,卻不影響我們的遊興。我們到上城區欣賞魁北克的地標—美麗、色彩鮮豔,建於1893年如童話世界裡的城堡一般的飯店(Chateau Frontenac)和列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的北美唯一的城牆。我們在城裡散步,想像自己在法國不知名的小城街頭,穿梭在具歐風的建築之間,聽著法語呢喃!


也在下城區的小香普蘭區(Quartier Petit Champlain)漫步,逛進一家又一家的小店,欣賞它們各具特色的招牌。這裡,讓我想起奧地利薩爾茲堡的舊城區。那裡也有一條街,各個商店掛著讓人一目了然的招牌,遊人在此川流不息。我最喜歡一家叫做“睡美人(Aux Belles du Nuit)“的賣由藝術家Jacinthe Forese和Pierre Hiron所做玻璃製品的小店,各種美麗的玻璃瓶、盤、杯墊,都讓人愛不釋手。也很愛一家專賣手工絞染絲巾的店(La Soierie Huo),就在小香普蘭區的街尾,小方巾、長絲巾,都好夢幻。買了兩條長絲巾送媽媽和婆婆,小方巾給自己。這裡還有一家豬排很好吃的餐廳(Le Cochon Dingue),他們家的草莓派更是極品,來魁北克絕對不可錯過這裡!但來要趁早,這裡總是大排長龍喔!
我不知道魁北克是否可稱上北美最歐洲的都市,但比起美國境內的各種XX村,絕對是很歐洲的!

標籤:

5/15/2006

華盛頓州沙漠之旅—銀杏石化森林州立公園


華盛頓州東部因為水氣被Cascade山系阻擋,而形成廣大的沙漠地形。我很好奇,這個被稱為“常青州“的沙漠會是什麼模樣?
從西雅圖沿著I-90州際公路往東開,過了華盛頓湖不久,便開始進入Cascade山區,一路上是雄偉的大山,要一直上行到海拔3022英呎的Snoqualmie Pass,才漸漸離開山區,進入沙漠地帶。五月上旬的天氣逐漸回暖,但Cascade山系的各個山頭依舊被雪覆蓋,開車穿過此處,讓愛山的我一路“哇“聲不斷,感動於山的美麗。一過Snoqualmie Pass,公路便沿著狹長的Keechelus Lake前進,大山大水,形成一幅壯麗的畫面。
一離開山區,景色從翠綠的山與樹,逐漸變成褐黃色的高原地形。樹漸漸便少,而被低矮的灌木叢取代,偶有鮮黃色的沙漠野花點綴其間。我們在車行兩小時後,於136號出口下了高速公路,來到一個叫Vantage的小地方,荒涼的景象用鳥不生蛋來形容都不為過。在此,高速公路會穿過哥倫比亞河續向東行。我們留在河的西岸,因為這裡有個銀杏石化森林州立公園。下了高速公路後左轉,會有指標引導遊人前往此州立公園。在不遠處的叉路右轉,此路可通往公園位於哥倫比亞河邊的解說中心。
這裡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在此發現石化森林。根據解說小冊所述,在一千五百萬年前,此處還不是沙漠,到處長著各種溫帶樹木。當時華盛頓州東南方有劇烈的火山活動,大量的熔岩流進現在的哥倫比亞高原。漂流進湖或掉入水中的樹木雖未被燒毀,還是逐漸被滾燙的熔岩覆蓋。當熔岩冷卻後,這些幸免於難的漂流木被熔岩形成的玄武岩所包圍,而免於被分解。矽含量極高的玄武岩逐漸將這些樹木石化,直到被人類發現而出土。


在哥倫比亞峽谷邊的解說中心,可欣賞到各種石化樹木的展示。從它們的斷面可看出曾經是年輪的地方,已經完全顯示出石頭般的光澤和觸感,非常的特別。在此,也可眺望雄偉的哥倫比亞峽谷。如果不是此段流域建造了水庫而被水大面積覆蓋,兩岸岩石的顏色和形狀,會讓人聯想到大峽谷國家公園。也由於水庫的建造,解說中心下方的一面牆上,有附近流域搶救下來的原住民岩石繪畫移到此處展示。有各種人和動物的繪畫,也有單純的幾何圖形。由於年代久遠,沒有人知道這些繪畫的功能與意義,只留給後人無盡的想像空間。



重回公路上,往西邊兩英里有公園的解說步道。在此,可與沙漠地形直接接觸。走在步道上,可眺望附近的高原地形,蒼涼的景象,讓人恍如在另一世界中。沿著步道,可欣賞春天盛開的沙漠野花。一叢又一叢各種可愛的黃色和紫色的小花長在沙地上,為沙漠帶來了生命力。沿途還可看到許多被“關“在籠子裡的石化樹木,有銀杏、松樹、柏樹和楓樹等等。為了保護它們不受人為的破壞,只好以此種方式展示。它們逃過火山熔岩,最終還石化而留在世界上,卻經不起人類的摧殘!真是諷刺啊!

我們獨自走在山徑上,一路賞花、觀石化樹,還留意動物的蹤跡,而發現幾隻沙漠裡的蜥蜴和空中盤旋的猛禽,但就是沒遇到沙漠裡有名的響尾蛇。
華盛頓州,有山、有水,現在我們也發現她有沙漠!

華盛頓州手札上一篇“Snoqualmie Falls

5/13/2006

旅途中的貓—鬱金香貓


照片裡的貓出現在華盛頓州Mount Vernon的鬱金香花田,看起來還是個青少年。蹲下來與牠打招呼,馬上直奔而來想要磨蹭,非常友善。太陽曬熱了,便在花田小水塘喝水,而留下這幅鬱金香下的小貓的照片。

旅途上的貓上一篇“台灣貓

旅途中的貓—台灣貓




這幾隻貓拍自菁桐。不知是家貓還是流浪貓?牠們在鐵軌旁閒逛,不特別怕人,但也不特別親近人。對牠們喵了半天,才換來一瞥。

旅途上的貓上一篇“上海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