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06

Nichols Arboretum賞花地圖

馬上就要進入四月,安亞伯的春天也應該快到了,在安亞伯的眾好友們,準備拋開冬衣,到Arboretum賞花吧!
Nichols Arboretum是O. C. Simonds在1878年所設計,園區收藏有來自密西根和世界各地的植物。沿著修倫河南岸直達安亞伯丘陵高處,有林中小徑,也有一個大山谷,每到春夏,是個賞花的好去處。


如果你從Washington Hights處進入植物園,首先會遇到牡丹園。在四、五月時可先欣賞杜鵑花開,在七月則可讚嘆各色牡丹花的雍容華麗之姿。

沿著一輛車寬的泥土路往山谷走去,在四、五月間要特別留意路旁松樹下的鈴蘭花的身影。有時還要鑽入林中小徑,更可發現一大片小巧可愛的鈴蘭花綻放,還沒發現她們,早已聞到她們淡淡的清香。



穿出森林往Geddes方向走去,你也會發現道路兩旁開滿野花,藍的、黃的不知名的小花,帶給人春天活潑的氣息。
回頭取道山谷另一邊的步道往山下走,最後會走到修倫河畔。可在此稍事休息,看泛舟的人划過此段河面,欣賞水鳥和修倫河的風光。

在此轉向東行,可沿著步道走上另一山丘。在到達山丘頂端時會看到一棵巨大的垂櫻。四月底盛開時,猶如夢境。非常推薦到樹下野餐,享受浪漫時光。
我覺得Nichols Arboretum是安亞伯最棒的公園。她保有自然氣息,又有多變的地形和隨時節綻放的花朵,非常適合到此散步。
地圖請看;http://sitemaker.umich.edu/mbgna/mbgna.visitor.services/maps

安亞伯手札上一篇“ 如日劇一般的經驗∼∼感動!

3/30/2006

九份金瓜石之旅

既然都到了瑞芳,當然要到附近的九份、金瓜石一遊。也許是因為依山傍海的關係,在東北角海風不斷吹襲下,一直覺得這裡給人一種淒美的感覺。
九份、金瓜石這兩個當年的採礦重鎮,曾經繁華一時。在礦產採罄之後,又回歸平淡,甚至空寂。豈知電影悲情城市,讓九份重新人聲鼎沸,也讓一山之隔的金瓜石,活了起來。


九份,曾經是我大一宿營所在,也曾帶新加坡交換學生到此看看不一樣的台灣。遊客的到來雖然繁榮了地方,也讓九份過度商業化。比較起來,我愛金瓜石甚於九份。當年與爸媽一同來探訪金瓜石,隔壁的九份早已人聲鼎沸,這裡卻仍然保有山城的寂靜。爸媽不想爬山,但我想一探位於半山腰的黃金神社遺跡。因此獨自一人走在茶壺山下的步道上,越過內九份溪,尋舊時神社參道上山。黃金神社為日據時代日人所建,祀有日本礦山守護神,原建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參道沿路遺留有兩座鳥居和數盞石燈,皆為昭和時代所建。我尋階而上,陰霾的天氣讓遠方的神社藏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此時,神社那頭傳出陣陣笛音,更增此地神祕氣氛。我竟不知道害怕(大概笛音實在太符合此時的氣氛了),甚至還被笛聲吸引前行。終於爬上神社,原來有一對男女在此吹笛,而不是我誤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神社只留下十根石柱和基座,頗有宮崎峻卡通中天空之城的味道,讓人有遺世獨立之感。在此,可眺望對面的無耳茶壺山、基隆山、東北角海岸和山下的金瓜石聚落,視野甚佳。我不想走原路下山,因此抓了方向下切山谷,穿過人家石階竟也讓我回到停車場。


幾年之後再度來到金瓜石,發現此地已開發成黃金博物園區。只是來的不是時候,園區公休!讓我們無緣探訪太子賓館和本山五坑。太子賓館是一保存良好的日式建築,為當時「日本田中礦山業株式會社」為招待日本皇太子(後來的裕仁天皇)來台視察所興建的行館, 落成於大正十一年 (1922年)。據說已開放庭園供人參觀。本山五坑為昔日採礦坑道,現在則規劃給遊客做坑道體驗,有自導式的導覽。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只好與JY再度登上黃金神社,遙想舊日時光。


續往九份已經人聲鼎沸,遊覽車一輛接著一輛載著各地遊客前來。要到哪裡去尋找當初九份給我的淒美之感呢?但是美食永遠會在。所以我們找了一家可眺望基隆嶼與東北角海岸的店吃九份特產的芋圓。即使九份過度商業化,我與JY還是穿梭於九份的石階小巷中,尋找獨立藝術家的身影。發現一家在石頭上畫貓的小店,大為驚豔,買了幾張明信片作為紀念。
我覺得九份金瓜石最適合到訪的時節是秋天。秋天天氣晴朗,滿山遍野的芒草,加上這裡的山海景致,絕對會讓人愛上她!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平溪支線之旅

3/29/2006

平溪支線之旅




不知為什麼,我對於坐火車旅行一直很嚮往。可能是小時候容易暈車,坐火車比較不會暈;而且坐火車代表出遠門,可以到以前沒去過的地方。對於搭火車旅行的第一個記憶,來自於六歲時與爺爺和爸爸到花蓮玩,看著這個龐然大物帶著自己穿過山洞,到一個可以看見山與海的地方,還可以吃有滷蛋和排骨的火車便當的印象。雖然超級會暈車的我,還是在這次旅行暈火車(吐了),但是從此愛上火車旅行。雖然沒有坐過火車環島,但是阿里山小火車、三條支線鐵道、北迴線,甚至是淡水線,我通通坐過。雖然沒參加過火車社,但也沿著西部海線,探訪過幾個老木造小火車站。
在溫帶國家,氣候乾燥,總是懷念台灣溼溼的天氣,特別是山裡山嵐飄渺,露水滴在蕨類植物上的情景,覺得這是屬於台灣的景象。而這樣的印象,又在平溪支線特別深刻,沿河而築的鐵路、滴水的山壁、溼溼的車站,讓人懷念不已。因此去年回台灣,特地來了一趟平溪支線之旅。
我們第一站來到平溪支線的底站—菁桐,一個有著美麗名字的小鎮。這裡有個名聞全國的百年木造小火車站,深藏小巷中,小巧古樸,頗有日本北海道火車站的味道。木製的剪票閘門和售票口,讓人遙想過去的時光。火車站的屋頂長滿青苔,可見此處雨量之豐、溼氣之重。平溪鐵道早年為了礦業而建,煤礦沒落之後,人口外移,逐漸蛻變為一條以觀光為主的鐵路,連火車也從當初的藍殼平快車廂,變成外有彩繪、內有冷氣的復興號車廂。其實,我比較懷念那老車廂,覺得它比較符合這條鐵路的味道。沿著車站對面石階而上,可到一個煤礦廢墟。礦坑出口早已封閉,周遭建築許多不見了屋頂,景象一片荒涼。有一組比我們早到的人馬在此拍片,不知是拍電視還是電影。
續往平溪,天燈的故鄉。平溪比菁桐大的多,臨河而建。這裡的火車站甚沒特色,來此要看的是台灣最老的郵筒和火車從“天“而過的景觀。火車從“天“而過是因為平溪建在河岸山坡上,鐵路又比房子建的更高,因此形成此一特殊景觀。這裡許多商家販賣各式天燈,當時適逢我與JY找postdoc工作之時,實在很想買一個,寫下我們庸俗的心願上與天聽,但因天色甚早而作罷,只買個陶製天燈風鈴做紀念。


再往十分,這個有鐵道從市街中穿過的小鎮,曾是某汽車廣告取景之處。我們先到河邊欣賞基隆河特殊的壺穴地形,和眼鏡洞瀑布,再回鎮上吃小吃當午餐。十分雖小,卻有個大火車站,有兩個月台呢!平溪線是單線鐵路,上行與下行火車可在此會車。也因為如此,列車到此得交換路牌,以取得下一段的通行權。此一設計可以確保單線鐵路的行車安全。全台鐵路多已雙線化,因此此一景觀已不多見。我們有幸看到路牌交換,算是意外收獲。

我們在此坐上火車,往瑞芳而去,好欣賞基隆河上游沿岸風光。先經過像宮崎峻卡通中貓公車車站的大華車站,此一車站大概是全台最簡陋的了吧,但是夜晚在此等車,說不定會遇到龍貓呢!再往下到北迴鐵路分叉處的三貂角車站,臨山壁而建的月台,就如記憶中一樣永遠在滴水,非常有情調。在此,往宜蘭和花東的火車會過橋進隧道,往東北角海岸而去。我們則繼續經有煤礦遺跡的侯硐車站抵達瑞芳。
我想支線鐵路好玩之處,是給人一種純樸之感,可以在此捕捉逝去的時光。加上山水之景,那在三條僅存的支線鐵路之中,平溪線可以說是最有特色的一條。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太魯閣之旅—白楊步道篇

3/28/2006

太魯閣之旅—白楊步道篇






上午在砂卡礑步道尋幽親水後,下午繼續到白楊步道一遊。
白楊步道位於天祥往文山860公尺處,原為台電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的施工道路,因此步道寬達三公尺以供車輛通行。步道全長3.3公里,一路平緩好走,可達白楊瀑布觀景平台和第一水濂洞。
上次與爸媽同來,因為天色已晚,又是走了一小段就回頭,連瀑布都沒瞧見。所以白楊步道又成了另一條我嚮往已久的步道。
與砂卡礑步道一樣,這也是一條沿著溪谷而行的步道。有趣的是,沿途要經過好幾個大大小小、黑漆漆的隧道,更增刺激性!步道開口,就是一個長達380公尺的無照明隧道,沒有手電筒的話,只能藉由洞口透進的微弱光線前進。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宮崎峻的神隱少女?在這部動畫中,女主角和家人就是走過一個長長的隧道,來到一個神祕世界。走在白楊步道的這個隧道讓我聯想到這部電影。走進隧道,不時有水從上方滴下,遠方的洞口看似近,但380公尺似乎永遠走不完,在看不到周遭環境的情況下,讓人心生恐懼,不知洞口會是怎樣的一番天地,也擔心隧道是否會崩塌把自己活埋。
好不容易走完這個長長的隧道,來到沿瓦黑爾溪北行的步道。步道離河面甚遠,只聽到隆隆水聲而不見河影,可知水勢甚為湍急。我與JY一路讚嘆台灣山岳溪澗之美,直稱太帥了!要到白楊瀑布觀景平台,必須途經五個長短不一的隧道,依舊沒有照明。我們沒帶手電筒,只能靠出口的光線壯著膽子前行。出了第三個隧道後,來到塔次基里溪流域。此處步道一邊是岩石裸露的石壁,一邊直達溪底,有落石危險,風景雖好,但要快步前進。過了第五個隧道,跨過一個水泥橋和一座吊橋,即達觀瀑平台。在此,可眺望共三層的白楊瀑布飛奔而下。白楊瀑布又稱歐拉斯瀑布,泰雅族語是斷崖之意。瀑布下有一碧綠深潭,初夏在此觀瀑吹風,好不愜意。
繼續前行,過了二個隧道後,即可到達第一水濂洞。水不斷由隧道上方傾住而下,在隧道內形成一條小溪,甚為清涼。水濂洞的成因是因為隧道穿過地下水層,造成水不斷滲出岩層,而成此一奇觀。不知有多長的山洞,由於裝備不足(沒有雨衣和手電筒),再加上之前常地震,我們便放棄往內探險。
這是一條深具特色的步道,如果有機會到太魯閣一遊,一定要來這裡走走,欣賞這山與水的饗宴。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太魯閣之旅—砂卡礑步道篇

太魯閣之旅—砂卡礑步道篇







砂卡礑步道位於太魯閣峽谷東邊出口處,舊稱神祕谷,砂卡礑在泰雅族語是臼齒之意。砂卡礑步道,多年來一直吸引著我,總是被她碧綠、甚至湛藍的溪水所迷惑,想要沿溪而行,一親芳澤。2001年回台渡假,和爸媽一同到東海岸旅行。限於時間,只沿著溪邊步道走了一小段,便充充往下一站而去,但已驚豔不已。去年與JY舊地重遊,便抱著必走到底的決心。
一早騎上租來的小綿羊,往太魯閣方向前進。可惜天候不佳,左手邊的中央山脈仍舊深藏雲霧之中。到了太魯閣口,雲霧漸開,陽光露臉,終於看到盼了許久的台灣高山。
騎過砂卡礑隧道,便到了砂卡礑步道入口。從步道口迴旋梯下到溪谷,開始沿著砂卡礑溪北行。砂卡礑步道全長4.2公里,一路走在沿峽谷開鑿出的狹小棧道前行,頗有一番風味。砂卡礑溪景色依舊,只是溪谷中青苔變多,溪水因而不如往年清澈,但還是美的令人心醉。沿途可以看到美麗的大理石折皺,讓人讚嘆地層作用力道的偉大。沿著溪谷前行,會經過前泰雅族聚落的五間屋、大水管、攔砂壩,直到三間屋,便達步道終點。這次,終於一嘗走完砂卡礑步道全程夙願。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賞鯨—花蓮篇

3/27/2006

幸福的西雅圖人





搬到西雅圖後,發現西雅圖人真的很幸福。在這個有海、有湖、有山的城市,很多人都熱愛戶外運動。
每到週末,即使初春微寒,只要天氣放晴,大家紛紛駕船出遊。連接華盛頓湖、聯合湖和Puget Sound的運河頓時繁忙了起來,運河上可開合的鐵橋也為了他們不斷打開,造成路上交通阻塞!即使沒有遊艇,也可以划獨木舟,大船小船一同穿梭於西雅圖附近水域。看了我們很心動,家就住在華盛頓湖邊,實在很想買艘獨木舟,加入他們的行列!
如果不做水上活動,也可騎車出遊。沿著全長35公里的Burke-Gilman Trail,可由西雅圖西北角的Fremont,直達華盛頓湖北岸。沿途坡度平緩,除了騎車外,也適合散步、慢跑、溜直排輪。這裡的人把騎車很當作一回事,不僅市政府規定騎車要戴安全帽,很多人還裝備齊全,穿著被我笑稱為超人裝的緊身衣、褲和手套上路,車上還配備前後燈。男女老少都一樣,非常眩喔!UW許多教授就是騎車到學校上班,每天先躲在辦公室換穿超人裝,再騎車回家,非常有趣。我和JY也向大家看齊,開始採買我們的騎車裝備,酷眩安全帽、緊身衣褲、手套、保暖耳罩和車燈。JY已經開始每天騎40分鐘,沿著Burke-Gilman Trail到實驗室報到。我呢,還是等天氣再暖一點,也要加入他的行列!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櫻花開

3/24/2006

櫻花開




期待了好久,學校的櫻花終於開了!
西雅圖的櫻花樹特別多,不知道是氣候適合,還是為了紀念美國國父華盛頓(西雅圖位於華盛頓州)?
不僅學校種有許多櫻花,走在市區中也會發現各種櫻花行道樹,或是驚豔小巷人家院中開滿整樹的櫻花。
似乎應該找一天好天氣,學日本人坐在櫻花樹下品茗、賞花,享受這宜人的春光。
更多照片請看我的相簿Cherry Blossom in UW

西雅圖手札上一篇“Discovery Park

3/22/2006

Seattle Symphony Orchestra

西雅圖有三個主要的古典音樂表演場所,上星期六JY和我決定一探西雅圖交響樂團所在的Benaroya Hall。Benaroya Hall位於downtown,是一個可容納2500人的演奏聽。我們去聽的那一場音樂會,是西雅圖交響樂團演出白遼士的羅馬狂歡節序曲、柴可夫斯基的Manfred Symphony和貝多芬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其實我們是抱著音響測試的心情去的。在安亞伯五年多,耳朵完完全全被Hill Auditorium的音效寵壞,所以想聽聽西雅圖交響樂團的廳的音效如何,也想聽聽西雅圖交響樂團的音色。因為如此,我們買second tier正中間的座位,期待聽到最平均的音響效果。
看到管風琴和長方形的音樂廳,就讓我聯想到台北的國家音樂廳。不知是否因為上半場有鋼琴協奏曲而把整個樂團往舞台裡面縮的緣故,我覺得弦樂非常小聲,低音幾乎聽不到,只有管樂和打擊大聲地傳到我們位置所在的觀眾席,殘響也有點長。舞台設計讓人好像在看電視,整個感覺很像是隔著一面牆在聽。下半場樂團終於坐在舞台正中,整個音效變好(雖然還是比不上Hill Auditorium!),雖然低音仍很小聲,至少弦樂群出得來了。
至於樂團方面,我覺得銅管音色不錯,木管還好(雖然我不喜歡豎笛的音色),弦樂群則稍嫌尖銳,沒有歐洲樂團融合成一體的感覺。音樂方面,不知是否是客席指揮(Yan Pascal Tortelier)的緣故,我覺得羅馬狂歡節序曲有點解體,下半場的Manfred Symphony比較進入情況。整體來講還算是個不錯的樂團。不過,大概不會為了他們如痴如醉就是了。
再看下半年的節目單,大多數的大ㄎㄚ都是在這個廳演出。看來,在西雅圖的音樂會大多要在這裡渡過了!

藝文手札上一篇“西雅圖歌劇院

3/18/2006

賞鯨—花蓮篇




去年初夏回台灣,我與JY也有一次賞鯨之旅。
本來想看山的,但是梅雨季開始,老是下雨,最後臨時決定坐火車到花蓮一遊。
搭上早上七點的自強號,只花三小時就可抵達花蓮。沿線景觀從侯洞後開始變美,過了三貂嶺後不久,便沿著東北角海岸前進,可望到美麗的太平洋。之後進入蘭陽平原,五月的新稻翠綠,是記憶中台灣的顏色。過了宜蘭、羅東,一路山洞不斷,時而看見太平洋,時而看見壯麗的中央山脈,直到花蓮。
先安排下午的行程,打電話問多羅滿號賞鯨船是否出海,答案是肯定的,下午二點開船!再來是解決交通問題。JY想租50 CC機車(因為重機駕照已經過期,只能以汽車駕照租輕型機車)。找到一家三天只算二天錢(600塊)的機車行,便以此價成交。
二點搭上多羅滿一號,是艘可乘坐九十人的遊艇,還載過阿扁和薩爾瓦多總統呢!還有行前鯨豚解說,算是蠻認真的業者。出了花蓮港後往北前行,經過奇萊舺、三棧溪和立霧溪口。風浪雖小,但能見度不佳,不能欣賞壯麗的中央山脈山景。航行中一路看到可愛的大小飛魚,可沿著海面滑行上百公尺!可是就是沒有鯨豚的行蹤。
我們在立霧溪口附近轉向東行,終於遇上一大群長吻飛旋原海豚。船長把引擎關掉,慢慢靠了過去。只見牠們不斷地在海面上跳起、旋轉。有些還到船頭示威,讓我們有機會好好觀察他們的形態,流線的體型,一看就是游泳和跳躍的高手!這是我第一次和野生海豚近距離接觸,真是太興奮了,心中充滿感動!
在西雅圖賞過鯨後,發現台灣的海真是美麗。我們這頭太平洋的海水在陽光照射下是湛藍色的,而西雅圖Puget Sound的海水即使在大晴天,還是灰撲撲的。真的要好好珍惜啊!
回程後在花蓮市的國軍英雄館找到一夜1000元的落腳處,房間又大又乾淨,就決定在此當作這兩夜的休息之處。晚餐,當然是要嚐嚐懷念不已的台灣小吃囉!在花蓮夜市從愛玉冰開始,一路吃了麵線、臭豆腐和蚵仔煎,真是太過癮了!

台灣旅行手札上一篇“ 兩個人的東海岸

3/17/2006

Puget Sound Gray Whale Watching


西雅圖位於Puget Sound中,在這片海域有三群殺人鯨在此出沒(J Pod, K Pod, L Pod)。每年的三、四月,則有灰鯨到此覓食。所以,可說是賞鯨者的天堂。愛好海洋哺乳類的我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冬天,賞鯨船會從西雅圖的六十六號碼頭出發,往北方海域航去,尋找海豚、鯨魚、海豹的蹤跡。上星期天的天氣晴朗,是出海的好日子。Puget Sound風平浪靜,往西望去是白雪蓋頭的奧林匹克山系;往東回望西雅圖,downtown的高樓和Space Niddle映著藍天。我們乘坐Island Explorer II,十一點從碼頭駛出,一路往北經過Discovery Park的燈塔,出了艾略特灣,再往北通過Edmonds西方海域,往Everett海域而去。一路航行於繁忙的水域,Edmonds和Everett都有渡輪東西穿梭於Puget Sound,只看到水鳥,哺乳類只有船上的我們!雖然天氣晴朗,但是早春的溫度還是讓人無法一直待在船頭。既然鯨魚還沒出現,我們索性躲入船艙中吃點熱食取暖。



接近Everett海域左右,船長和解說員開始努力用雙筒望遠鏡搜尋鯨魚的蹤跡。據他們說昨天在此發現兩隻灰鯨。往北過了Everett,still no luck!繼續轉入Saratoga Passage,到了Langley和Camano Island的Mabana間海灣,擴音器傳來有灰鯨的消息!船長關掉引擎,緩緩靠近。前方有灰鯨露出海面換氣,噴了電視動物頻道才看的到的霧狀水柱!一共有兩隻灰鯨在這片海域覓食,牠們緩緩地露出海面換氣,你可以看到牠們巨大的背部,在海面上形成一個弧線,最後尾鰭也出水,整隻鯨魚才再度濳入水中。其中一隻鯨魚在離岸邊非常近的地方覓食,似乎一直側著或仰著游泳,我們可以看到牠的胸鰭不斷露出水面。其中一隻鯨魚被辨識出是T49(Patch),是一隻年年出現在這片海域的灰鯨。所有人拿著望遠鏡和相機,眼光專注於四周海面,等待牠們再次浮出水面,讚嘆。看這這麼大的一隻鯨魚在船旁覓食,真的很難得的經驗!很難想現牠們每年從外海回到這片內陸水域,這片人類活動頻繁的海域覓食,離我們這們的近!

回程的海上,偶遇一隻Harbor Seal,與一隻海鷗共享一根浮木,頗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象。
傍晚五點,我們回到了六十六號碼頭。雖然三月賞鯨冷的我不斷地發抖,但是看到灰鯨,就值回票價了!

兩個人的東海岸






去年初夏,JY和我有一趟小綿羊機車台灣東海岸之旅(是兩人騎一部小綿羊,因為我不會騎機車!)。
其中一天的目標是南下到石梯坪,沿途欣賞東海岸風光。出了花蓮市後,大卡車都往花東縱谷而去,讓我們不必擔心它們的威脅。星期五的花東海岸公路沒有什麼人,簡直可以稱作兩個人的公路!我們一路經過鹽寮、蕃薯寮、芭崎、磯崎、豐濱、石門到石梯坪。大多數時間都是沿海而行,只有在蕃薯寮、芭崎一帶鑽入海岸丘陵。蕃薯寮還有峽谷地形,有個小小的遊憩區供人欣賞此一地形。過了芭崎不久,就到了父不知子斷崖,有一新崎隧道穿過此危險地形。一出隧道,整個東海岸和太平洋展現在眼前。可惜天氣不佳,只看到灰撲撲的天空和海洋。就這樣,我們在海岸山脈和太平洋間穿梭前行。到了石梯坪,我們在海蝕平台上尋找野花和潮間帶中的生物。竟然看到野百合綻放在石間!我們在中午遇上了雨,穿上垃圾袋雨衣北上,即使是初夏,雨中騎車依舊寒冷。在石梯漁港找到一家開的餐廳,趕快享用魚湯暖身。飯後雨仍未停,決定找一家路邊咖啡店歇歇。這家咖啡店的主人顯然是個藝術家,整家店都是他的創作。磯崎海水浴場是路上唯一的海水浴場,JY執意要在太平洋游上一泳。依舊,是兩個人的海水浴場,沒有其他的遊客,只有遠處的海灘有當地的小學生在上游泳課。踏浪而行,沿路把玩沙灘上的石頭,當作是尋寶。出了海水浴場北行,路邊的草地有一大群牛在吃草。有牛,當然就有牛背鷺。面對著美麗的太平洋吃草,又有牛背鷺相陪,這群水牛真是幸福。
台灣的東海岸真的是很美,每次來總是為之傾倒,我們一定要保護她,不要讓消波塊破壞這美麗的海岸。如果天候和交通許可,騎機車遊台灣其實很不錯,隨時可停車欣賞風景。只是,如果是兩人騎一部小綿羊的話,屁屁肉最好厚一點,不然實在很辛苦!